孙传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诗主要考查“意境”“手法”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共鸣的艺术空间,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意通过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分析意境一般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或先写景,或先言情,景中含情,情理相生。
【注释】 安平集:即《宿安平集》。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总飘零。秋风况是愁中见,夜雨那堪客里听。浊酒漫供劳吏醉,邻鸡频唤仆夫醒。未明忽又驱车去,踪迹真同泛水萍。 译文: 茅舍竹篱挡不住秋风,荒村中一切事物都像秋天一样凋零。 秋天的风雨更增添了愁思,夜晚的细雨让客居的人感到痛苦。 喝着浊酒让疲惫的官吏喝醉,被鸡叫声叫醒的仆人又开始工作。 天还没亮又匆匆出发,漂泊无定如同漂浮的水草。 赏析:
梁大煦诗作赏析 梁大煦,这位来自白下(今南京)的诗人,因言道逢倪武双致询出其扇头次韵诗。在这首作品中,他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音信的期盼以及对人生行藏的淡然。 燕台一别几经秋,兄弟天涯尚黑头。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兄弟分别的场景,燕台即燕京,是明朝时的首都,此处象征着离别的地点。诗人用“几经秋”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这次别离已经持续了很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句子进行赏析,最后结合注释内容、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等进行具体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逐句进行释义,并结合注释、注解和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大梁道中”是首联,“桃花烂漫水潺湲”写景抒情,以乐景反衬悲情;“何事风尘恼客颜”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颔联用典
黄年伯京兆招饮园亭留咏 招游忽漫问名园,把酒偏怜北海樽。 花径芳菲通近沼,竹篱宛转护高轩。 三春浍水烟光远,一曲芒山夜色繁。 尽醉不妨归去晚,几将时事坐中论。 注释: 1. 黄年伯京兆招饮园亭留咏:黄年伯是当时京城里的知名士人,邀请他一起饮酒作诗。 2. 招游忽漫问名园:随意而问,询问有名的园林。 3. 把酒偏怜北海樽:偏爱北海杯中的美酒。 4. 花径芳菲通近沼:花径两旁开满了花朵,香气四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最后再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此诗首联两句为第一层,写自己因考绩而心情抑郁;颔联两句为第二层,写自己的考绩之忧;颈联两句为第三层,写考绩之后国家仍然多事;尾联两句为第四层,写自己的忧虑之情。“苍生”指老百姓,这里暗指诗人自己。 【答案】 译文: 悠悠两地忽三年
这首诗是王勃送给好友王彭伯先生北上的。全诗分为四段,每一段都充满了情感和期待。 第一段:送王彭伯先生北上 【注释】:“轺车明日问长安”,意为送你的马车明天就出发去往长安;"尊酒离筵且尽欢",意为在饯别宴上我们举杯畅饮,尽情欢乐;“论将中原豪杰动”,意为讨论将领们如何影响中原的英雄人物(这里指英雄豪杰);“谈兵午夜斗星寒”,意为谈论军事策略直至深夜,星光闪烁如刀割一般冷清;“新秋早见边声急”
寓相国寺有怀 【注释】1. 僧:僧人2. 荒苔:荒芜的草地3. 暝(míng):日落4. 洛:洛阳5. 清梵(fàn):清净的佛音6. 谪(zhé)仙才:被贬谪的仙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寓居相国寺时所作。诗写秋夜客舍,独对清寂的寺庙,感慨自己的命运和仕途。首联写寺院环境,颔联写入寺所见所闻,颈、尾两联写寺内所见之景和由此引发的感慨。全诗意境深远,感情沉郁。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鉴赏。此题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内容,注意从思想情感、艺术构思、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思考。 “正惜天涯聚首难,风尘何故促征鞍”,这两句写送别友人时所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依依不舍之情。“正惜”一词,既点明时间,又写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千里关河十月寒”一句,是说友人远去后,自己身在长安,心悬故乡,倍感孤独凄凉。 “解橐自怜官况薄
诗句: 巀嶪飞楼俯夕烟,招携吾党一开筵。 译文: 高耸的明远楼上俯瞰夕阳余晖中的群山,邀请朋友一同开怀畅饮。 注释: 巀嶪(zhōu):形容建筑高耸入云。 俯:俯瞰。 夕烟:夕阳的余光。 吾党:指同辈的朋友或者志同道合的人。 开筵:举行宴会。 赏析: 《饮明远楼次李梦阳先生壁间韵》是明朝时期诗人孙传庭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高楼俯瞰夕阳余晖中的群山,以及邀请朋友们一同开宴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