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总飘零。
秋风况是愁中见,夜雨那堪客里听。
浊酒漫供劳吏醉,邻鸡频唤仆夫醒。
未明忽又驱车去,踪迹真同泛水萍。
【注释】
安平集:即《宿安平集》。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总飘零。秋风况是愁中见,夜雨那堪客里听。浊酒漫供劳吏醉,邻鸡频唤仆夫醒。未明忽又驱车去,踪迹真同泛水萍。
译文:
茅舍竹篱挡不住秋风,荒村中一切事物都像秋天一样凋零。
秋天的风雨更增添了愁思,夜晚的细雨让客居的人感到痛苦。
喝着浊酒让疲惫的官吏喝醉,被鸡叫声叫醒的仆人又开始工作。
天还没亮又匆匆出发,漂泊无定如同漂浮的水草。
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个秋风吹拂、秋雨洒落的萧瑟景象。“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总飘零”,通过描写简陋的草舍和狭窄的篱笆,以及整个村庄的萧条破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在后半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抒发。“秋风况是愁中见,夜雨那堪客里听”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秋风”和“夜雨”都是秋天的象征,而“愁中见”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夜雨那堪客里听”一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悲伤。
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浊酒漫供劳吏醉,邻鸡频唤仆夫醒”,通过对官吏喝酒和仆人起床的描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助感。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未明忽又驱车去,踪迹真同泛水萍”,这句诗中的“未明”和“水萍”都是对故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景物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异乡漂泊、思念故土的诗人形象。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