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都潦倒竟何为,严剧疏庸总不宜。
五凤人争推汉吏,双凫我自愧明时。
传家清白虽无忝,治邑艰辛未有裨。
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彤墀。
【诗句释义】
亳都潦倒竟何为:我到亳州,一无所获,潦倒无成。
严剧疏庸总不宜:我虽尽力,却总是被指责为“疏”,即疏远。
五凤人争推汉吏:汉朝的官吏中,有很多都是像张衡一样的才子。
双凫我自愧明时:我惭愧于在明朝时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
传家清白虽无忝:我的家业是清白的,没有什么玷污的。
治邑艰辛未有裨:治理一个县,虽然辛苦,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圣主若虚前席待:如果皇上像对待张衡一样,虚心倾听他的建议和批评。
愿将血泪洒彤墀:我希望能够把满腔的热血和泪水洒在朝廷的台阶上。
【译文】
我来到亳州,一无所获,感到十分潦倒。尽管我很努力地工作,但总是被人指责为“疏”,即疏远。
汉代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才子,他们在朝堂上受到重用。
我感到惭愧,因为我在明朝时期,没有做出什么成就来。
我的家业是清白的,没有什么玷污的。
治理一个县,虽然辛苦,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如果皇上像对待张衡一样,虚心听他的意见和批评,那该有多好。
我希望能够把满腔的热血和泪水洒在朝廷的台阶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述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奈与辛酸。诗人在诗歌的第一句就点明了自己到亳州后的处境,感到非常潦倒。他认为自己无论多么努力,都会被人指责为“疏”,即疏远。这种感受无疑增加了诗人的痛苦。
诗人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在第二句中表达了对汉朝才子们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在汉朝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才子,他们在朝堂上受到重用,这无疑是对诗人的一种鼓励。
第三句中的“我自愧”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明朝时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的遗憾。这种遗憾无疑增加了诗人的痛苦。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第四句中的“传家清白虽无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业的自豪感。他的家业是清白的,没有什么玷污的。这种骄傲让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最后一句中的“圣主若虚前席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期望和希望。他希望皇帝能够虚心听取他的建议和批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的才能。这种期望让诗人感到欣慰,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描述,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无奈、痛苦和挣扎。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坚定,以及对朝廷的期望和希望。这种情感让人深感共鸣,也让人对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