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运命千载昌盛,恩情一棹归来。 我生不才,只愿为世所用。 报国之心,念及自身之微薄。 东行河流急速,南来树影稀疏。 休文多病之后,不觉减了腰围。 注释: - 运际千年盛:指国家历经长时间繁荣。 - 恩承一棹归:意为得到皇帝恩典,乘坐船只归来。 - 不才孤世望:意指自己才能有限,只能被世人所使用。 - 报国念身微:表达想要为国家尽忠,但个人能力有限。 - 东去河流急
注释: - 河水自昆仑,奔流万派分。 - 黄河之水从昆仑山发源,奔流而下,分为无数支流。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山,位于中国西部青海省的南部。 - 朝宗终到海,奉使旧寻源。 - 黄河最终汇入东海,是它的使命;我奉命前往源头探秘。朝宗,指朝拜、朝见,这里指黄河入海口。奉使,意为奉命出使。 - 极目此时意,闻歌何处村。 - 我极目远眺,心随诗意飘荡;听闻歌声来自何处村庄。极目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二句点明题旨,“隐”、“泠”二字用得极为贴切,把秦中的山、水、树、泉写得如画一般。颔联以历史典故写今,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愤慨。颈联两句对仗工整,形象地描绘出庙宇的宏伟和庙神的威严。尾联写自己空寂怅惘之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 隐隐烟中树,泠泠石下泉。 露筋当日事,遗庙后人传。 节挺青云上,神留绿水边。 往来空怅望,为尔辄凄然。 译文
【注释】 舟中杂咏:在船上所作的诗歌。杜子美: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他曾任秦州(今甘肃天水)刺史。秦州:古地名。这里借指作者的家乡或故乡。 多病:多病之身。 强:勉强。 声利:指名利和权势。 道途:指仕途。 趍:追随。 鹔鹴(wěi é委额):一种用黑毛皮制成的裘衣。 五云:指天上的五彩云霞。新满:新近出现。 青苍:形容山色苍翠。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情的诗。开头四句写诗人因多病身体衰弱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答案】 译文:渔人晚唱凄清凄清,鸿雁声声低吟细唱。 泽国与海遥相对望,湖田多泥水茫茫。 大帆高挂,正北风劲,山势峻峭,夕阳下沉西下。 万里同处一片天地,无战事鼓声喧天。 注释: 1. 凄凄:指渔夫的歌唱声音悲切。 2. 历历:指天空中的飞鸟飞翔的声音。 3. 泽国:即沼泽。 4. 通:相通。 5. 湖田:即湖边田地。 6. 山迥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路逐淮南去,人从蓟北回。 青山看渐近,白鸟过还来。 候吏依沙立,征帆背月开。 谁家烟雾里,风笛弄清哀。 注释:在淮南的路上,我一路向西,人们从北方的蓟州返回家乡。远处的青山逐渐变得清晰可见,一群白鹭飞过又飞回。等候传递文书的人靠着沙地站立,远行的船帆逆着月光升起。在哪家的烟雾缭绕之中,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让人心情忧郁。赏析:此诗作于诗人出使辽国途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诗是诗人在楚州客中所作。诗人借“杜子美”的韵脚,抒发旅途中的感慨。首联写客路之长;颔联写河水与淮山之景;颈联抒发感慨;尾联写农民丰收之景,寄寓对百姓的关怀和祝愿。“却喜耕农足,牛羊散满坰”,这两句诗是说:可喜的是农民种地有收获,牛羊遍布田野。 【答案】 ①楚州:指江苏一带
【赏析】 《晚眺》一诗,是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小诗。诗人由“束书”而“辞蓟北”,由“乘传”而“过山东”,由“帆送孤舟急”而“河流百折通”,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劳顿和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全诗构思精巧,用语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读来如行云流水,悠然有味。 首句“束书辞蓟北”,点明诗人此行之目的地是蓟州(今天津市蓟县)。次句“乘传过山东”,说明他是由北向南经过山东地区
【注释】 1. 高唐:地名,在今河南淮阳。道中:途中。 2. 行李:指行旅。飞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行旅漂泊。 3. 乡心:指思念家乡的情怀。落日:夕阳西下。 4. 路遥:路途遥远。怜:同情、怜悯。马困:马因疲劳而困倦。 5. 野旷:野外空旷无际。觉:感到。车迟:车子因劳累而迟缓。 6. 寒烟:冷雾笼罩着的烟雾,即晨曦。 7. 黄花:菊花。夕露滋:黄昏时分的露水滋润了菊花。 8. 千年
【注释】 望诸君墓:指杜甫的《诸将五首·其一》诗中的“忆昔开天初,中兴业复危。武皇战河北,威尊射辽东。扫清妖孽尽,勒石纪功勋。炎昆授钺者,皆共一人雄。” 这首诗是杜甫在永泰元年(765)作于成都。诗中有“卢沟”之句,而卢沟桥就在河北省永定县境内,距北京不远。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永泰元年(765)作于成都。诗中有“卢沟”之句,而卢沟桥就在河北省永定县境内,距北京不远。诗中对卢沟桥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