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
【注释】: 壬申:即崇祯元年,公元1622年。六月十八日:指农历六月初十。南归:指诗人被贬后回乡。内丘:今河北邢台县东。阻雨:因雨而阻车。感赋:有感慨而作的诗。 自是天家雨露宽,孤臣千里湿征鞍。 塞垣:边塞。回头:回顾。烟尘:战乱。关心:牵挂。稼穑:耕种收获。轻寒:凉爽。却惭未满甘霖望,徙使苍生拭目看。 赏析: 这首诗是崇祯元年(1622)六月十八日诗人在南归途中所作。 首联点明题旨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晚的诗,通过描绘月光、云彩、江水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第一句“风色萧萧二八秋,中天伫待彩波流。”描述了秋风萧瑟的景象,以及天空中明亮的月亮。这里的“二八”指的是月亮在秋天的夜空中明亮而清澈,如同少女般美丽。第二句“落云桂子还如昨,出海冰轮顿若留。”则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这里的“落云桂子”可能是指桂花飘落的景象
注释: - 十载含香侍玉除:十年时间,一直在香气四溢的地方侍奉。 - 行春初拥使君车:在春天出行的时候,第一次拥着使君车。 - 云开海峤来天马:云开后,天空中出现了一匹天马。 - 风静江潭走鳄鱼:风停后,江潭里消失了鳄鱼。 - 画省岁时移甓里:画省的墙壁上,每年更换砖瓦以保持清洁。 - 冰壶心事酌泉余:冰壶(比喻清澈的心)的心事,在泉水中留下的痕迹。 - 他年汉史书循吏
注释: 中秋之夜,月光内观,看到明亮的月亮,分得秋天的光影更加圆。禁城相对,我更加感到可哀。 月光渐转金河里,玉镜突然悬挂在玉殿前。 静夜中寒生,桐叶露滴;天空中飘散着桂花香味。 斋居之中仍有些通宵的兴致,一别西风又隔了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诗。全诗以“中秋”为题,描绘了明月高悬、光华夺目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兔魄分秋影更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颁历”的意思是颁布日历;“麟台”是唐武则天时设置的殿名,位于内宫;“凤阁”是唐太宗时期所设的殿名,位于外朝;“律转玉衡三正候,光回珠斗一阳时”的意思是律吕转动,玉衡星转过了,冬至已经到来,天象表明一年之中的冬季就要结束;“梅花角动传春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首联:“雨后望西山半绿苔,烟岚硉兀翠屏开。”“雨后”点出时间,“望西山”点出地点和诗人心情。“半绿苔”写山色。“烟岚硉兀”,写山景。 颔联:“归云欲逐层峰动,返照疑从叠巘来。”写山中云彩,写山中景色。“欲逐”写出云的动态,“层峰动”写出山的动态
【注释】 送王稚川南京司业:送别王稚川去南京担任司业。稚川,指王稚川;南京司业,官名,掌经筵、讲读、侍从等事。石渠金马,指汉班固《汉书》中记载的汉代皇家藏书之处;同招,同在一处;视草明光,指汉扬雄《太玄经》的撰写;何幸蒹葭常倚玉,何幸,怎么有幸;蒹葭,芦苇;常倚玉,比喻人能常得皇上恩宠;雕鹗(e) 自凌霄,雕鹗,传说中的猛禽;凌霄,直上云霄;北斗光临泮水桥,北斗,即北斗七星;光临,照耀;泮水
这首诗的译文是: 秋风的声音从何处传来,穿过竹篱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听到了它的凄切声音。 秋风的声音像奔腾的江河,像要冲破堤坝,发出动人心魄的响声;它像宋玉悲叹的声音,让人感到悲伤。 秋风的声音在疏桐树上回荡,夜晚人静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听到;秋天的风雨也让我感到忧愁。 我试问自己的心:为什么只有庭院里的落叶知道秋天的到来
乌头早续杏林春,远志高标更除尘。 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润身。 百年阴德当归后,六枝神功独活人。 别玄参辰应念我,天南星斗望中深。 注释:乌头是指中药附子中的主药乌头,寓意着医术的传承和延续。“早续杏林春”意味着附子的早熟和在医学界的广泛应用。“远志高标更除尘”指的是附子的远志和高尚标准,能够去除疾病。“厚朴晚须成大器”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栽培,附子才能成为药材中的珍品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感叹年华流逝的诗。首联写落叶随风飘舞,暗示岁月匆匆;颔联用“盛年”和“河清”对比,突出时间的无情;颈联通过“何为忧虞”反问,表达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慨;尾联写烛光闪烁,暗示年华易逝。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逝去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答案】 译文: 飘飘落叶随风飞,树叶落到何处才返回故枝? 美好的年华能有多少,等待黄河水变清澈,太阳月亮才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