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琏
【注释】 廉泉亭:指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湖南道州(今湖南省道县)所建的廉泉亭。时平乐游衍,亭子翼然起:指当时社会和平安宁,人们乐于游玩。白石拥云根,寒泉发山址:指亭子的地基是白色的石头,泉水是从山上流出来的。沄沄出靡竭、湛湛清彻底:形容泉水流动不息,清澈透明。幽寻涉瑶涧,泂酌心最喜:指作者在幽静的地方寻找水源,饮用后心里非常高兴。尘缨已能濯,俗耳旧曾洗:意思是说,自己的官服已经洗净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此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从炼字、手法和意境三个角度分析。 【答案】 译文: 云峰敞开岩洞,景色非常奇妙。泉水清澈,石上长满绿苔。松林间风声阵阵,水帘像帘子一样垂挂。月光下萝藤摇曳,仿佛在转动着书堂的窗户。自从张留后治理这里,草木都焕发出光彩。 注释: 张留书院
【注释】 1、山从蓬岛来: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 2、灵迹世应稀:“迹”指神像或遗迹,“世应稀”指世上罕见或难得一见。 3、神符生竹叶:神符即符咒,竹叶是道士用的符纸。 4、蝴蝶化仙衣:蝴蝶在道教里是一种吉祥物,可以变化成神仙的衣服。 5、瑶台集羽士:瑶台是仙境,羽士是道士的自称。 6、端简礼紫微:端简指端正简约,紫微指北斗星,也作帝星解。这里借指帝王。 7、不唯铜龙出:铜龙指铜铸的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描绘了市桥春天的景象。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第1句:宝安八景市桥春涨 - 注释:这是描述市桥春天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开头直接点明地点和季节,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市场春景图。"市桥"即指市场附近的桥梁,春天的桥头常常有鲜花盛开,水面上涨,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2句:灵源发山麓 - 注释:形容泉水从山麓涌出的景象。 - 赏析
注释: 谁将罗浮山,分来奠南土。 峰峦余四百,历历青可数。 泉源近福地,灵胜开千古。 曾见黄野人,云中骑哑虎。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罗浮山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罗浮山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首句“谁将罗浮山,分来奠南土”,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赞叹和敬仰之情。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崇敬的地方,诗人将其视为神灵,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峰峦馀四百,历历青可数”
【译文】 山上有百尺高的凤凰台,曾经听说来过凤凰。 凤去台空,留下遗迹,凄凉冷落。 梧桐树上结满了果实,经受着霜露的侵袭; 朝阳下梧桐树显得更加妩媚娇艳。 如今天下太平,希望凤凰再次飞来。 翩翩起舞衔来瑞图,为时作祥兆。 【注释】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它是百鸟之王。 熙皞(xiā hào):晴朗明丽的天空。 瑞图:祥瑞之图。 祯祥:吉祥的征兆。 【赏析】 《凤凰台》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
武山 海濒多名山,兹山最雄特。 盘回几千里,屹立势无敌。 峨峨峰峦高,去天仅盈尺。 树含不老姿,石有太古色。 绝壁走飞鼯,枯槎聚饥鹘。 沧溟涨天浮,纵目望无极。 缅怀余襄公,曾此候潮夕。 注释: 1. 海濒多名山,兹山最雄特:海边有许多山峰,这一座山最为雄伟。 2. 盘回几千里,屹立势无敌:山脉曲折迂回数千里,它屹立在大地之上显得无比威武。 3. 峨峨峰峦高,去天仅盈尺
【注释】仙山:即庐山。罗浮山,在今广东增城西北。青未了:青色的云彩没有消失。中天:天上。钟磬:古代乐器,形状像磬,用金属制成,声音清亮。林杪:树枝的尖端。奇香:奇异的香气。五色翔神鸟:指五彩斑斓的神鸟飞翔在天空。洞览:远望。周八表:周围八方。 【赏析】这是一首咏庐山的诗。首句写山上的景色,第二句写山上的建筑,第三、四句写山上的奇观和仙境,末句写游山的目的,并暗寓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优美
诗句 1. 群峰敛苍蔼,石壁凝寒辉。:描述了群山的雄伟和岩石的冷峻美丽。 2. 如何乳泉下,化作水帘垂。:表达了对瀑布从岩石缝隙中飞流而下的美丽景象的感叹。 3. 光荧耀水晶,的皪明珠玑。:形容瀑布的光芒如同晶莹的水晶,闪烁着如珍珠般的光辉。 4. 月钩谩高挂,云额空自披。:比喻瀑布像月亮一样皎洁明亮,但只是挂在天上,没有人能触及。 5. 曾闻乘鸾女,浣弄湿仙衣。:描绘了一个仙女洗涤衣物的场景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 诗句释义: 1. 题黎氏祠堂:题写或命名于黎氏祠堂。 - 有美诗书裔,由来号德门:黎氏家族有着优美的诗书传统,因此被尊称为“德门”。 - 分符闻远祖,冠豸见诸孙:黎氏家族的祖先曾经分封土地,其子孙中有人担任过官职,如“冠豸”(即戴冕的官员)。 - 兰玉春风蔼,松楸雨露繁:形容黎氏祠堂周围环境优雅,生机勃勃。 2. 奉先祠夙构,系族谱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