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百尺台,曾闻来凤凰。
凤凰去已久,遗迹空凄凉。
竹实饱霜露,梧桐媚朝阳。
于今际熙皞,凤兮当来翔。
翩然衔瑞图,与时作祯祥。

【译文】

山上有百尺高的凤凰台,曾经听说来过凤凰。

凤去台空,留下遗迹,凄凉冷落。

梧桐树上结满了果实,经受着霜露的侵袭;

朝阳下梧桐树显得更加妩媚娇艳。

如今天下太平,希望凤凰再次飞来。

翩翩起舞衔来瑞图,为时作祥兆。

【注释】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它是百鸟之王。

熙皞(xiā hào):晴朗明丽的天空。

瑞图:祥瑞之图。

祯祥:吉祥的征兆。

【赏析】

《凤凰台》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诗人借凤凰台的兴废,抒发自己对朝廷政治清明、社会安宁的向往之情。首句“山上百尺台,曾闻来凤凰”,点出凤凰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凤凰台在山上,高耸入云,据说以前曾有人在此看见过一只凤凰飞来,因而得名。这里,诗人用典写景,先声夺人,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接着,诗人又以凤凰的远去、遗址的凄凉来衬托自己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期盼。第三句“凤凰去已久,遗迹空凄凉”中的“凤凰”指前两句中的“凤凰台”,即指作者心中的朝廷,而“遗迹空凄凉”则暗寓了自己对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渴望与失望。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梧桐树上结满果实的景象。梧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美好的含义。梧桐树耐寒耐旱,生命力极强,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梧桐树下常常栖息着凤凰等吉祥之鸟,因此梧桐树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把梧桐树比作凤凰,寓意着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幸福。最后一句“于今际熙皞,凤兮当来翔”则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期盼。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渴望与失望。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和典故,将梧桐树作为吉祥的象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