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筱拂檐端,森森玉几竿。
四时不改色,六月自生寒。
笋茁含斑箨,丛深集翠鸾。
烦君常爱护,晚节拟同看。

【注释】

和少司成张公:和,作者的朋友。张公:指张九龄。少司成:官名,掌学校教育。碧筱拂檐端:碧竹的幼苗拂过房檐。森森玉几竿:绿竹如玉,挺拔有劲。四时不改色:四季常绿。六月自生寒:六月天热,但竹子仍青翠。笋茁含斑箨:竹子长出嫩芽,带着褐色的笋壳。丛深集翠鸾:竹林深处聚集着翡翠般的鸟儿。烦君常爱护:请您常常爱护它。晚节拟同看:我也要像它一样,晚年保持节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向张九龄(字子寿)呈上自己的诗作并求其指教的一首七言律诗。张九龄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宰相,以正直敢谏著称于世。

“碧筱拂檐端,森森玉几竿。”首句写竹叶,次句写竹干。诗人把一株碧绿的竹比作了玉制的几案,突出了竹子的秀丽、高洁,也表现了主人对竹子的喜爱。这两句中“碧筱拂檐端”中的“碧”,形容竹子的颜色;“拂檐端”写出了竹子的姿态,形象生动。

“四时不改色,六月自生寒。”第三句中“四时不改色”写出竹子四季常青的特点;“六月自生寒”则写出竹子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也能保持青翠。这两句中“四时”与前两句中的“六夏”形成呼应,进一步突出竹子的生命力。

“笋茁含斑箨,丛深集翠鸾。”第四句写新竹,第五句写老竹。诗句中用“笋茁”来比喻新竹,形象生动,富有诗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片片嫩竹破土而出的情景。而“翠鸾”则是对老竹的形象化描写,表现出老竹枝繁叶茂的生机勃勃。

“烦君常爱护,晚节拟同看。”最后两句中“晚节”指的是老竹的坚韧不屈的品格;“拟同看”则是说希望张九龄能像自己一样保持这种品格,共同欣赏竹子的美丽。这两句中“常爱护”、“晚节”都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全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张九龄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