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昴英
涵育累朝士兴起,薄海弦歌争教子。 这句诗描绘了历代文人学士在朝廷的熏陶下,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才能,以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后代的期望。 籯金世守韦一经,俎豆少成孟三徙。 这句诗描述了韦一(字经)与孟三(字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效力,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尽从科举梯进取,鹤发望深门日倚。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通过科举考试来追求仕途
这首诗的作者罗浮何君祐,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为主题,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首诗则是他收到友人惠诗后所创作的,题目为《水墨鱼戏题卷末》。 第一句:“山头钓引千钧鱼,铁桥曾逢稚川奴。”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山头钓鱼时,我遇到了一个叫做稚川奴的人。这里的“稚川奴”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熟人,他们一起在山头上钓鱼,享受着宁静的乡村生活。 第二句:“风波平地误点额,戏取墨汁翻模糊。”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河南某地访问一座古寺,但未能见到主僧。主僧、廊僧和长发行者都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见到主僧。诗人在寺庙里度过了一天,最后乘船回家。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主僧走城磨驴儿:主僧离开了寺庙,骑着磨驴走了。 译文:主僧离开了寺庙,骑着磨驴离开了。 2. 廊僧闭门缩头龟:廊僧关闭了寺庙的大门,缩在龟壳般的房子里不出来。 译文:廊僧关闭了寺庙的大门
苦秋暑引 商金久得柄,老火未退舍。 甑中著寰宇,赫酷甚于夏。 池汤颇殃鱼,田龟应害稼。 桃笙亦浆汗,水国无凉榭。 扇挥腕欲脱,忍渴畏杯斝。 树间寂秋声,矩令何时下。 四序本循环,寒暑相代谢。 炎炎推不去,谁与诘造化。 人思濯清泠,风露愿一借。 再拜祈蓐收,西陆早命驾。 诗句释义 1. 商金久得柄:意味着夏季的炎热天气持续很长时间,太阳炙烤大地,如同商朝的金属被长时间加热一样。 2.
送梁伯隆归丹谷旧隐 昔人入山访隐君,每恨见山不见人。子持画图走踆踆,人虽可即山非真。 注释:过去的人进入深山寻找隐居的贤人,每次见到山却见不到人。你拿着画卷在山谷中盘旋飞翔,虽然可以到达山里但却不是真的。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梁伯隆的赠别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人用“见山不见人”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山谷中的美景来赞美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飞筇遂过南海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三山亭》诗。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头入。 - 这句话描述了山中的寺庙坐落在山峰上,像三只鼎一样稳固地立着。山路弯曲,像是丁字形的道路,从两侧分开进入山中。 2. 远看港汊纷长绳,俯见阜丘才小笠。 - 从远处看,山中的河道像一条条细长的绳子,蜿蜒曲折。而当靠近时,只见小小的丘陵如同一顶帽子。 3. 班荆坐仆纵之息,争解绿荷撮红粒。
注释: 1. 叶叶枝枝各标致,密密疏疏总风味。笔为化工壁为地,顷刻种成此君子。 2. 虽然月影水影写真似,安得千年尚生意。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以竹为题,借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竹子的敬仰和对自我品格的追求。 第一句“叶叶枝枝各标致”,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各异、各有特色的景象。竹子的叶片、枝条都各有特点,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第二句“密密疏疏总风味”,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整体美感
【解析】 此诗为七律,首联写诗人来到马祖岩的所见所感;颔联写诗人登上马祖岩后的感受;颈联写诗人在山上游玩的情况;尾联写诗人对名利的看法。 【答案】 译文:九秋天地香,赣产饶木犀。 风健戏马嘶。偷得一日闲,古锦奚奴携。秋阳阁霏雨,飞盖换障泥。举扬马祖禅,拂摩老坡题。菊萸劝人饮,猛吞玉东西。凭阑视九州,莽苍烟水低。如何昌黎翁,华岭须缚梯。野性淡无嗜,所乐惟山溪。每羞名利区,得失争虫鸡。意行契真趣
【译文】 钟声惊动鸡啼,万家起床;月下有人提壶挈榼春游。 提箱穿箧的谁家搬家?通衢狭窄,行人断绝。 远闻雷响轰鸣应答,近也汹涌喧哗。 棘户轧然破晓色,队伍忽移去如蚁。 壮士先入守护几案,儒雅雍容行将止。 孩童趁乱不知苦,老人相持叹衰矣。 自从明诏到郡国,士出深山集城市。 只要执笔不曳白,秋榜人人都准拟。 分明结社战斗所兵,投合主司谁得髓? 昨科试人今或亡,三年场屋能消几? 功名信分置勿言
注释: - 似屈才伸蛇解蛰,似断还连龙蜕骨。天河失却古槎橛,落在人间撑突兀。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仿佛一条龙在春天解冻后伸展开了身体,又好像它的身体被斩断了一部分,但连接的两端仍然相连,就像龙的尾巴和脊背一样。这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龙的形象,让人联想到它的威猛与神奇。 - 若非胸中磊块洒浇出,老死画工无此笔。 - 这句诗表达了画家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