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重阳 得得浮家帝里游,西归节物共南州。 群鸥自得水空阔,远客肯因船滞留。 千顷白蘋风掠岸,一年黄菊雨深秋。 醉名未忍成狂率,任脱乌纱笑白头。 注释: 1. 得得:形容心情轻松愉悦的样子。 2. 帝里:指京城,这里指长安。 3. 群鸥:一群鸥鸟,在宽阔的水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4. 千顷:形容水域广阔,面积很大。 5. 白蘋(pín):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像白色的苹果,生长在水面上。 6. 黄菊
诗句原文: 修程云水绕苍茫,马上春风薜荔香。 此去鸡豚思旧社,且凭鱼雁到他乡。 穷途逼仄风波恶,客路消磨岁月长。 别后空阶闻夜雨,令人还忆水曹郎。 注释解释: - 修程:指旅途或行程。 - 云水:云雾和水流。 - 苍茫:广阔的、模糊不清的样子。 - 马上:在马背上。 - 春风:春季的风。 - 薜荔(bì lì):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 鸡豚:指小鸡和小猪。这里比喻亲密的朋友或邻居
注释: 1. 进取虽狂我不狂:我虽然有强烈的进取心,但我并不狂傲。 2. 跨鳌今日郑公乡:今天我要跨越巨大的鳌鱼,回到故乡郑国。 3. 未偕西蜀三年计:没有和西蜀的人一起度过三年的计划。 4. 来访东湖九月霜:我来到东湖,看到了九月的霜。 5. 桃李山城漫红白,橘橙峡路看青黄:我在山城里看到桃花杏花盛开,满山遍野都是红色和白色;而在峡路上我看到的是橘子和橙子,颜色是青色和黄色。 6.
【诗句释义】 1. 金马堂堂:比喻朝廷,朝廷像金马门一样。陆沉:指国家灭亡或衰落。 斯人出处可重寻:这个人(沈提刑)的出仕和隐退都是值得重视的,可以重新寻找。 2. 豸冠议论回天力:豸是古代一种官员的头巾,议论指的是议论朝政,回天力表示有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 绣节平反念母心:指他曾经平反冤狱,为母亲申冤,心中充满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一代师承无别派:指他开创了一代学术风气,没有其他流派之分。
这首诗的翻译是:“周南的留滞,我被隔在要冲,尚余着家传的坚珉。” “才高未觉儒冠误,句好仍传乐府新。” 注释为:才华出众却误用了儒者的帽子,但优美的诗句却流传到了乐府之中。 “诸子尚能频屈指,一门今有几朱轮。” 注释为:诸子们还能频繁地屈指计算,我家的门第现在还有几位朱红色的车轮。 “吾乡水镜君应恨,耸壑昂霄会有人。” 注释为:我们家乡的水镜,你一定会因此而感到遗憾,总有一天
下面是对《边州警报》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诗句释义:翠围矗直乱山稠,蜑雨蛮烟冻不收。 - 关键词:翠围、矗直、乱山、稠、蜑雨、蛮烟、冻不收 - 译文:浓密的绿色包围着陡峭的山峰,瘴气笼罩着连绵不断的山峦。 2. 诗意赏析: - 描述了边州地区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通过使用“翠围”和“矗直”,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险峻。而“稠”与“乱”则形象地展现了山体的密集和无序
【注释】 万里来归:万里,形容路途遥远。来归,指回来。 两年身寄水云乡:两年,指苏汉杰在外地的时间。水云乡,比喻远离家乡的地方。 仅馀文字缣缃富:仅,只是、仅仅。馀,还有。缣缃,是丝织品的一种,这里借指书信。富,多。 犹带湖山草木香:犹,依然、仍然。带,笼罩。草木香,指故乡的气息。 从此定应悬箔去:从此,从现在开始。定,肯定。悬箔,把风筝放飞到高空中。 卑之且说踏槐忙:卑,地位低微。且,暂且。说
送处道 上马挑书束破裘,宦情薄处不宜秋。 二年拄笏山虽好,十舍浣花江合流。 此处移文寻旧社,尚因奇字忆方舟。 西川傥有东来雁,莫道曾无截镫留。 注释: - 上马挑书束破裘:上马时,挑选了破旧的皮衣。 - 宦情薄处不宜秋:在官场中,情感淡薄的地方不适合秋天。 - 二年拄笏山虽好:两年后,虽然可以拄着官帽(笏)行走在山间,但景色依旧美好。 - 十舍浣花江合流:经过十个村庄,最终与浣花江汇合。 -
【注释】 老蝶:指年高体衰的人。九日:重阳节,九月九日。作晚狂:指老来发狂。小春:早春,春天的开始。媚寒乡:使寒冷的地方也感到温暖。团碧擎残雨:形容荷叶像翡翠一样翠绿,托住残留的雨水,显得格外美丽。林末轻红拒薄霜:形容枫叶在树林的尽头露出一点红色,好像用薄薄的霜来抵御寒冷。笑我何时书竹帛:意思是说我什么时候能够名扬千古?竹帛:古代书写用的一种白色丝织品,比喻文章或史册。似君依旧踏槐黄
注释: 习气仍馀酒后狂,十年坐斥醉中乡。 十年过去,你仍然保持着酒后的狂态,被贬到乡下生活。 读书窗外千堆雪,利剑床头一匣霜。 读书时,窗外堆积如山的白雪;剑放在床头,寒气逼人。 收拾微吟追李杜,研摩小楷逼苏黄。 我收集一些诗句,模仿李白和杜甫的风格;磨墨书写,模仿苏轼和黄庭坚的字体。 他文消遣随儿辈,颇笑翁痴作一囊。 他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消遣,让我这个老头感到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