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
注释: 1. 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短松:形容树身矮小。青铁干:指树木的树干像青铁一样坚韧。 2.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花实:指松树开的花和结的果。姿媚:美好的姿态。寒心俱:指松树在寒冷中依然挺拔,给人以坚强的感觉。 3.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暴霜:猛烈的冷霜。侵凌:侵袭。奋怒张雄须:指松树在严寒中仍然挺立,雄壮有力的枝条向外伸展。 4.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长楸:高大的树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感秋六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日车辗东井,一阴穿土生。 译文:太阳车碾过东方的井口,阴气开始在地下萌生。 注释:日车,指太阳;东井,古代星宿名;阴气,指月亮;土生,指阴气开始生长。 2. 死草出飞火,杀机从此萌。 译文:枯死的植物冒出火焰,杀机的萌芽从这里开始。 注释:飞火,比喻火焰或火灾;杀机,指危险或死亡的气息;萌,开始出现。 3
诗句解析 1. 感秋六首(其一) 林杪一蝉噪,翛翛凉风来。 清响断复连,裂耳增馀哀。 注释: "林杪"指树的高处,"一蝉噪"指一只蝉在树林中发出噪音。“翛翛”形容微风吹过的感觉。 2. 空肠贮古书,独立谁为媒。 注释: 空肠比喻内心空虚,"贮古书"指心中装满了古籍。“独立”形容人独自站立,无依靠。"为媒"意即寻找或等待某人或某事的出现作为媒介。 3. 儒生守文字,舌腐犹蒿莱。 注释:
秋声 蚯蚓如嘒管,逢时土中鸣。 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 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 注释: 1. 秋声:秋天的声音 2. 蚯蚓如嘒管:蚯蚓的鸣叫声如同小管乐器的响声 3. 逢时土中鸣:在秋天的时候,它们在土壤中鸣叫 4. 秋蝉抱枝死:秋天的时候,蝉会死在树上 5. 不敢鼓秋声:因为害怕被人们听到 6. 听者何无厌:听众们为什么总是无法满足 7. 忽如鸣秦筝
杂兴三首 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所以虞舜明不双重瞳。 注释 - 块泥封两耳:用泥土封住耳朵,即使师旷也会变成聋子。 - 离朱: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拥有明亮的眼睛。捏两目:用离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但无法看到真相。 - 折弓断其臂:折断弓的手臂,比喻无法得到真正的知识和力量。
【注释】: 1. 后阁四松:指王羲之在会稽内史任上,经常去山阴的兰亭游览,他喜爱那四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就把它们移栽到这里。 2. 植:栽培,种植。 3. 幽襟:闲适的心情。 4. 舟楫:船桨。器,通“奇”,异才。 5. 龙鳞:喻松叶。襹褷:形容鹤翅翻飞的姿态。 6. 武库:兵器库。 7. 涧水隈:指山中的清泉水边。隈,小水湾处。 8. 吴城:这里泛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9. 泰岳:泰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第一句,“落日”是时间,“高木”是地点,“辉辉”形容夕阳的余晖。 第二句,“天镜”即天空,用“白云起天镜”形象地写出了秋空明丽的景象;“飞去忽无踪”则写出了白云飘荡无定,自由自在的意境。 第三、四两句,“雨藓”、“紫”点出了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的孤寂之情;“谁相从”表达了作者无人相伴的孤独感。 第五句,“孤虑”指诗人的孤独感,“有根”指有思想根基。 第六句
【注释】 1.伏驲:驿马。 2.飞文:指飞白书的笔法。 3.玉除:指皇帝办公的地方。 4.奎:指奎星,二十八宿之一。 5.龙受伏羲书:伏羲氏造书契。 6.形声秦隶拙:指书法中形声字用秦隶书写拙于蔡邕的行书。 7.点画蔡邕疏:指笔画疏放,与蔡邕的书法风格不同。 8.轴:指卷轴。 9.星辰转:形容卷轴转动时像星辰一样。 10.笔停风雨馀:指笔锋停歇时,风雨已过。 11.珍藏传万世:指收藏珍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杂兴三首》之一。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注解。 1. 女娲炼五石,上补天之缺。 - “女娲炼五石”:传说中女娲用五色石炼制五彩神石以补天。 - “上补天之缺”:指通过炼制五石来修补天空的裂痕。 2. 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 - “如锢黄金液”:将炼制的五彩石比作被禁锢的黄金液体。 - “万古无由裂”:形容这五色石像黄金液体一样珍贵,不可能破裂。 3. 尧舜首制度
诗句释义 1 秦皇按长剑,杀人如刈草。——秦始皇以武力征服天下,杀人如同割草一样简单。 2. 何独李斯辈,竟以丞相老。——为什么只李斯这样的人,竟然活到白发苍苍的高龄。 3. 汉元服儒衣,收谏如蓄宝。——汉朝的君主喜欢儒家学说,听取忠言就像收藏宝物一样珍贵。 4. 何独萧望之,诛锄恨不早。——为什么只有萧望之这样的人,最终被诛杀锄除却悔恨没有早点行动。 5. 沧海飞天波,枯泽淤行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