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
秋风一夕来,解剥惟朽株。
物性在坚柔,何必长短殊。
楸叶已泥滓,松干犹青肤。
无烦问高下,且辨荣与枯。

注释:

  1. 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短松:形容树身矮小。青铁干:指树木的树干像青铁一样坚韧。
  2.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花实:指松树开的花和结的果。姿媚:美好的姿态。寒心俱:指松树在寒冷中依然挺拔,给人以坚强的感觉。
  3.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暴霜:猛烈的冷霜。侵凌:侵袭。奋怒张雄须:指松树在严寒中仍然挺立,雄壮有力的枝条向外伸展。
  4.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长楸:高大的树木。拥肿材:指树根盘曲错综。旁荫可容车:指树下的空间足以容纳一辆车。
  5. 秋风一夕来,解剥惟朽株。秋风:形容风势猛烈。解剥:剥离、吹落的意思。惟朽株:只有枯死的树桩。
  6. 物性在坚柔,何必长短殊。物性:事物的本性。坚柔:指物体坚硬或柔软的特性。长短殊:指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各不相同。
  7. 楸叶已泥滓,松干犹青肤。楸叶:指松树的叶子。泥滓:泥土上的污点。松干犹青肤:指松树的树干依然保持着青色的皮肤。
  8. 无烦问高下,且辨荣与枯。无烦:不要麻烦。高下:高低之分。荣与枯:指草木的生长状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感秋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短松和长楸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事物本性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描述了短松的树干像青铁一样坚韧,而且只有三尺多高。这句话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展现了短松的高大和坚韧。
    第二句“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则进一步描绘了短松的特点。虽然它的花朵和果实都显得美丽动人,但它们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挺拔不屈,给人一种坚强的感觉。这句话既突出了短松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短松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
    接下来四句“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继续描绘了短松在严寒中的坚韧形象。它不仅在暴风雪中屹立不倒,而且其枝干强壮有力,足以为车辆提供庇护之地。这句话通过对短松枝干的描述,传达了短松在艰难环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
    最后两句“秋风一夕来,解剥惟朽株。物性在坚柔,何必长短殊。”则是对短松和长楸进行了比较。秋风一来,即使是腐朽的树木也会被风吹落,而短松和长楸却依然挺立。这表明它们的本性都是坚韧的,无需因为自身的长短而有所区别。这里的对比手法,既凸显了短松和长楸的不同特质,又强调了万物都有其固有的本性,不必过于在意外在的差异。
    整首诗通过对短松和长楸的形象描绘,赞美了它们的坚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事物本性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的赞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