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在高木,辉辉淡秋容。
白云起天镜,飞去忽无踪。
雨藓烂漫紫,幽径谁相从。
孤虑如有根,纠结生心胸。
良时忽已晚,撇耳过晨钟。
事业馀濩落,抚己真何庸。
投箸不能食,却立倚长松。
酒敲百万兵,此忧不可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第一句,“落日”是时间,“高木”是地点,“辉辉”形容夕阳的余晖。
第二句,“天镜”即天空,用“白云起天镜”形象地写出了秋空明丽的景象;“飞去忽无踪”则写出了白云飘荡无定,自由自在的意境。
第三、四两句,“雨藓”、“紫”点出了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的孤寂之情;“谁相从”表达了作者无人相伴的孤独感。
第五句,“孤虑”指诗人的孤独感,“有根”指有思想根基。
第六句,“良时”指美好的时光,“忽已晚”指美好时光已经过去。
第七句,“事业”指自己的志向、抱负。“馀濩落”指志向、抱负未能实现,功业未成。
第八句,“投箸不能食”指作者因为忧虑而无法进食;“却立倚长松”指作者独自面对苍松,以抒忧情,借物抒情。
第九、十句,“酒敲百万兵”,指饮酒排遣心中的忧愁;“此忧不可攻”指愁绪难以排解。
【答案】
①落日: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②高木:高高的树木。③辉辉:光辉灿烂。④天镜:天空,天空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⑤白云:洁白的天空中飘来飘去的云朵。⑥飞去:“白云”随风飘去,不知飘向何方。⑦烂漫紫:紫色的苔藓点缀在青苔上,色彩斑斓。⑧幽径:僻静的小道。⑨谁相从:没有人陪伴,只有自己一人。⑩孤虑:孤单的忧愁。⑪纠结:缠绕在一起,比喻愁思缠绕于心头。⑫良时:美好的时光。⑬撇耳:放下双耳,听不见。⑭过晨钟:错过清晨的钟声。⑮事业:理想或抱负。⑯馀濩落:未尽的志向。⑰抚己:抚摸自己,指自我反省,自我慰藉。⑱真庸:真的无用。⑲投箸:丢下手中的筷子,指因忧愁而无心用餐。⑳却立:斜身站立,指因忧愁而失意沮丧。㉑长松:高大挺拔的松树。㉒酒敲:斟酒击杯。㉓此忧:这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