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
和汪正夫梅 郑獬咏梅之诗,意境悠远 1. 诗词原文 好花赋与本天才,料得灵根天上来。 应为长安恶风土,故教北地不栽梅。 2. 逐句释义 - 好花赋与本天才:赞美花朵天生的天赋,如同上天赋予的美丽。 - 料得灵根天上来:推测梅花的根来自天上,寓意其纯洁高雅。 - 故教北地不栽梅:因为京城的恶劣气候,不适合种植梅花。 3. 诗句赏析 - 开头两句通过“好花”与“天才”的比喻
【注释】 和:应和;梅:梅花。 刘蕡(fēn):唐代文学家,曾任京兆司户参军,直言敢谏,后因事被贬到辰州。直气:正直的气概。压:压倒。束:拘束、限制。尘衣:比喻官场中的卑污行为。取次来:随便来到。开府:指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以刚直不阿著称。刚肠:刚强的意志或性格。破金石:像破石裂水一样坚强。赋:作诗。寒梅:即“傲骨梅”,在严冬中依然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用典,暗指刘蕡不畏权贵
【注释】 ①流俗:即世俗。见美才:显露自己的才华。 ②长入醉乡:长期沉醉在酒乡。③江南:指南方的江、浙、闽、赣等地区。蚤是:早。④莫向花前唱落梅:不要在梅花盛开时去吟唱《梅花落》这首曲子。因为梅花在冬季开放,故称“落梅”。 【赏析】 写诗人对流俗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以反诘的语气,说明自己不愿在流俗中显露才华。次句以“不如”表示选择,认为只有进入“醉乡”,才能摆脱世俗
“江南还有谢娘才,试数春期几日来” 注释:江南地区依然有才华横溢的女子,我在这里试着数一数春天的日期。 “彩胜未随钗上燕,玉台先插鬓边梅” 注释:女子们在头上插着的彩胜还未随着燕子飞走,玉台上的梅花却已经首先盛开了。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郑獬的作品,通过描写江南地区女子的春天生活,表达了对她们美丽、坚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春天景象,通过对女子们的观察和描写
诗句原文: 探花最费庾郎才,欲把雕盘折取来。 不奈雪花苦相误,梢头无处认真梅。 注释解释: 1. 探花:指探花郎,是科举考试中进士的第三名,即三甲中的第二名。庾郎:这里指庾信,南朝梁代文学家,以文采闻名,被称为“庾开府”。 2. 欲把雕盘折取来:形容想要把美好的事物都带回家,这里的“雕盘”指的是精美的器皿。 3. 不奈雪花苦相误:意思是无法抵挡雪花的阻挠。 4. 梢头无处认真梅
和汪正夫梅 妖花烂漫敌清才,邺骑还惊宝玦来。 郑国枉教兰作佩,定应不识楚江梅。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第一句:“妖花烂漫敌清才” - 注释:形容花朵美丽而繁盛,仿佛能够遮蔽清澈的才能。 - 译文:妖艳的花朵如此繁盛,以至于掩盖了清新的才华。 2. 第二句:“邺骑还惊宝玦来” - 注释:邺地的骑兵突然带着珍贵的玉玦出现。 - 译文:邺地的骑兵突然带着珍贵的玉玦出现,让人感到惊讶。 3.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欲酬强韵若为才:想要用有力的词汇回应。 - 昨夜归时趁月来:昨晚回家的时候,趁着月亮的光芒。 - 寂寞后堂初醉起:在寂静的后堂中,刚刚醒来。 - 金盆犹浸数枝梅:金盆里还浸泡着几支梅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归家后,看到月光下盛开的梅花,心生欢喜的情景。诗人以“欲酬强韵若为才”表达了自己要用有力的词汇回应的情感,而“昨夜归时趁月来”则是对诗人归家情景的描述
注释:好花有意似怜才,时泛清香入袂来。待得繁梢都结实,莫将细核比杨梅。 译文:花儿有情有意仿佛在怜惜才子,时不时飘来阵阵清香,轻轻拂过衣袖。等到了满树繁花的时候,千万不要拿它和杨梅相比,因为杨梅的果实太小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洁、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诗中用“好花有意似怜才,时泛清香入袂来”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香气,表达了诗人对它的欣赏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语言和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 “天门翠色未饶云,姑孰波光欲夺春”的意思是:天门山翠绿的色彩还没有被白云遮住,姑孰县的江水波光闪耀,似乎要夺去春天的光彩。“天门”即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西北,因山顶有天门关而得名;“姑孰”即姑孰县,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天门山翠绿的颜色还没有被白云遮住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汪正夫的,赞美他的诗才华横溢,新作也像楚江的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来。虽然雪还没有融化,但龙池的水已经涨了起来;虽然还没有到春天,但庾岭的梅花已经先飞起来了。 赏析:这首诗以梅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首句“丽赋多传楚客才”,赞美了汪正夫的诗歌才华,楚客指屈原,相传其《离骚》为楚辞之祖,所以此处用来形容汪正夫的诗歌才华。次句“新诗还自楚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