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注释】 和:应和、对诗。 孙廷平:人名,生平不详,与郑燮(郑板桥)交好。 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境内的五岳之一,主峰太室山,在郑州登封县西北。此诗为郑燮游登封时所作。 十首:指《登嵩山》诗组中的前十首,每首诗中都有嵩山。 古木阴:树荫浓密。 层云冒诸岭:层层叠叠的云气从众山顶涌出,覆盖诸岭。 迢迢起何处:远远地升腾到什么地方? 暝烟:傍晚时分的云雾。 稍与暝烟沉:渐渐被晚霞映红的暮烟所吞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把握诗人写作意图及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中运用的手法,并对比理解其艺术效果。“古木阴”一句是说树木茂密,树荫遮天蔽日,无法看到山峰;“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二句说:站在山巅,只见那高大的山峰看不到边际,而天空也显得低矮了;“直以云蒙之”一句说:那是因为有层层叠叠的白云遮挡住了视线
【译文】 青春年华匆匆流逝,只见佳气和风融融。天地万物都沐浴着春意。 轻雷殷出,草根绿生,丹霞散作枝上红。鸣蜂喧嚣蝶飞舞,好似在向游人报春意。 东城南陌交轮辔,朝尘暮雨才几天,已见残花落如积。 人生劳苦诚可悲,奔走事役无休时,天意以眷使其熙。 会须举酒烂漫醉,当与不取庸非痴。 【注释】 ①和:应和、和谐;融:融洽;百物:万物; ②殷:通“营”,营草; ③丹霞:红色的山霞或晚霞; ④喧空
【注释】 古木阴:树影。 拖网潭上归,孤烟出峰背:渔人在深潭中拖网捕鱼归来,远处山峰背后升起一缕袅袅炊烟。 稍没寒雾中,微明秋雨外:渔船渐渐隐入寒冷的雾气之中,隐约可见秋雨之外的天空。 起我江湖心,鲈鱼方可脍:“勾起”我对江湖的向往,只有鲈鱼才能做成美味佳肴。 【译文】 在嵩山旁和孙廷平一起钓鱼,古木阴下。 渔人在深潭中拖网捕鱼归来,远处山峰背后升起缕缕炊烟。 渔船渐渐隐入寒冷的雾里
【注释】 1. 栟榈:一种树木,皮可以制革。双根:指两根树根。 2. 氄:草。 3. 竦竦:草木茂盛的样子。 4. 识:知道,了解。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山中树木的观察与感受,通过对树木的不同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山中树木生长环境的赞美。首两句写树根,用“栟榈”和“氄”来形象地表达其粗壮、坚韧的特点;后两句则着重描写树木的生长状况,以“竦竦”来表达其生机勃勃的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诛茅结园屋,日夕所游造。 诛茅:铲除茅草。筑屋:筑造房屋。造:居住。 雀来啄其茨,蚓出穴其穾。 茨:草垫。穴:土洞。穾:盛物器。 中虚尚可托,外此非吾保。 中、外:指内外。保:保护。 赏析: 《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铲除茅草,筑造房屋,日夕所居。有鸟来啄其草,有蚯蚓出穴其土。我内心空荡荡的,可以寄托,但外界这些都不是我的保护
【注解】 会合:相聚,相逢。素期:平常日子。同好:志同道合的人。郁约:郁闷、压抑。春事:春天的景色和气象。子行:你离去了。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巩:山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嵩: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少:小,指洛阳。怅望:远望,眺望。金樽:美酒的容器,比喻酒杯。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与友人仲章别后所写。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彼此之间因久别重逢而格外亲切的心情
注释:在古木茂盛的地方,阳光生起溪谷的温润,裂开冰面的寒意。 绿色的流水随波荡漾,洁白的云彩倒映水中。 野鸥难道知道这一切吗?整天忘却自己的形体,静静地坐着。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嵩山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之情
注释:在和孙廷平一起游玩嵩山的十首诗中有一句诗是“鸣泉泻幽谷,谷响声又激”。这句诗的意思是:山谷中传来了清脆的声音。 译文:山谷中传来了清脆的声音,仿佛有百丈高的松树为它遮阴,又有无数石头为其伴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嵩山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充满了生活气息
【诗句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和孙廷平在嵩山游览时看到的景象。 【译文】 古树阴蔽下蛰居的蛇,拖着修长的尾巴,映照在赤壁上烟雾缭绕。 久不见骐骥驰骋,而这里却有这种物,宁愿弃捐不用,不愿使用它。 常担心雷雨来临,它飞起在苍崖巅颠。 【注释】 1. 古木阴(yīn):指树木遮挡了光线,形成阴凉处。 2. 蛰蛇拖修尾:蛰伏的蛇拖着修长的身体。 3. 下映赤壁烟:指夕阳下的景色如烟一般朦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