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及手法,同时要注意了解诗人,掌握其诗歌风格。 本诗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长安郊外会圣宫的所见所感。 “驱车□□□,回首望陵树。”写诗人驱车出城,回头望去,只见那陵园中的树木郁郁葱葱。 “冈原何郁盘,左右瞰龙□。”写远望,只见冈原之上郁郁盘绕的陵墓,左右两侧俯瞰着蜿蜒的龙脉。 “□□□□□,□此延真驭
【注释】 1. 霏微:细密。 2. 萧散:形容竹叶疏落不聚,飘摇不定的样子。 3. 稍远:指远处的山头和花树。 4. 颇沉:很沉重。 5. 狂收:急收。游骑迹:指游骑留下的踪迹。 6. 喜动:喜悦地说。田翁语:指农夫们的谈话声。 7. 对酒:喝酒,指饮酒作乐。 8. 幽寂:幽静、寂静。自成趣:自得其乐。 【赏析】 这是诗人董家园在雨中观景时写下的一首即兴诗
注释:在春日的夜晚,嵩山多雨,微风拂过水面,苹草在水边随风摇曳。谁能欣赏这幽深的花芳?只有岩中的子才能领略。怀抱琴瑟站在沙滩上,太阳落山后,一阵清风吹来。 赏析:孙廷平是一位有志于隐居生活的人,他选择在嵩山隐居,与自然为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嵩山多雨,微风拂过水面,苹草在水边随风摇曳。这是一幅多么宁静的画面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选项确定诗句出处,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思想情感等分析诗歌的情感。 “之石窟寺马上作”的意思是“到石窟寺时,马上作诗”。“今辰”,现在;“忘我”,忘掉自己,形容专心致志;“劳”,劳累;“幽事”,隐逸的闲适事;“随所历”
第一首: 山木以不材,故能遂拥肿。 译文:山木因为不成材而被人们忽视,所以能够长得壮大。 注释:拥肿(yōng zhǒng):形容树木生长得十分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通过“阴成众人息,于世岂非用”两句,表达了一个道理:虽然山木不成材,但因其高大茂盛为世人提供荫凉,因此被使用而得到利用,这也是一种价值。 第二首: 阴成众人息,于世岂非用。 译文:山木因成为众人的阴凉之所而得名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凉风洒疏雨,过我池上林”:这描述了一个清爽的早晨,凉爽的风伴随着细雨轻轻吹过,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池上林"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附近的一个小园林。 2. “感此望岁怀,酌酒相与吟”:诗人感受到了这种清凉和宁静,因此产生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他决定借酒消愁,以诗歌表达这种情感。 3. “残花犹动目,飞泉时惊心”:虽然已经过了花季,但残花仍然吸引着他的目光
翻译: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古木阴寒溪水痕落,怪石千万状。 须防游屐滑,不碍钓舟漾。 安得平若席,卧看孤月上。 注释: 译文: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古木阴 寒冷的溪流水迹斑驳,奇异的石头形态各异。 要提防游人的鞋印,不要妨碍钓鱼的人划船。 怎么才能让地面像平整的席子一样,躺下来观看一轮孤月升起。 赏析: 这首诗是和孙廷平一起游览嵩山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嵩山的自然风光
【注释】 1. 去年阳气骄:前一年冬季,阳气旺盛。 2. 不雪尽冬序:没有等到冬天的结束就融化了。 3. 今年未开腊:今年的春节还没有到。 4. 已见六花注:已经见到了雪花飘落的景象。 5. 矜新忽微飘:欣赏新雪的美景。 6. 争急遂横骛:急于飞驰而去。 7. 浩荡天地和:天空和大地都显得格外宽广、清新。 8. 旷爽楼观曙:清晨时,楼观被阳光照亮,非常明亮。 9. 蔽日惊蛾飞:大雪覆盖了整个天空
之灵岩三首 第一首 朝行曲河道,暮夜不遑止。野草熏满衣,山蝉鸣裂耳。 注释:早晨沿着弯曲的河道行走,夜晚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晚上野草的香味沾满了衣服,山里的蝉叫声让人难以忍受。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旅途劳顿的诗。早晨沿着曲折的河道行走,到了夜晚也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野草的香味沾满了衣服,山里的蝉叫声让人难以忍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旅途劳顿,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第二首 我仆痡秋阳,我马困石齿
【解析】 此诗为《咏史》(其二),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洛阳城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时事的感慨。“所览今非昨”,意为所见之物与往昔不同;“□中塔庙涌”,意为塔、庙在山中涌动;“日暮钟磬作”,意为黄昏之时,寺庙钟声叮咚响起;“气象□□□”,意为气象万千,景象壮美。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答案】 山高景逾变,所览今非昨。——山势高峻,景色变化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