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云冒诸岭,迢迢起何处。
稍与暝烟沉,还随晚风度。
声绝人倚楼,东风月才吐。

【注释】

和:应和、对诗。

孙廷平:人名,生平不详,与郑燮(郑板桥)交好。

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境内的五岳之一,主峰太室山,在郑州登封县西北。此诗为郑燮游登封时所作。

十首:指《登嵩山》诗组中的前十首,每首诗中都有嵩山。

古木阴:树荫浓密。

层云冒诸岭:层层叠叠的云气从众山顶涌出,覆盖诸岭。

迢迢起何处:远远地升腾到什么地方?

暝烟:傍晚时分的云雾。

稍与暝烟沉:渐渐被晚霞映红的暮烟所吞没。

还随晚风度:还随着晚风飘动。

声绝人倚楼:声音消失了,人们依傍着楼房而坐。

东风月才吐:春风刚刚吹起,月亮才露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郑燮游览嵩山时的即兴之作,写景抒情并重。诗人以“古木阴”、“层云”等意象,描绘了嵩山之高峻奇丽的自然风光。

首句“层云冒诸岭”,用“冒”字写出了云层的气势;“迢迢起何处”,用“起”字写出了云层的动态。两句之间,一气呵成,将嵩山的雄伟壮观展现在读者眼前。

次句“稍与暝烟沉”,承接上句,写云层渐被暮霭吞没。“暝”字点明时间,“沉”字则形象描绘了云层的流动状态。两句之间,也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

第三句“还随晚风度”,承前而来,继续描绘云层的变化。这里的“随”,既是指随风而行,也是指随风而化,表现了嵩山之美的变幻莫测。

第四句“声绝人倚楼”,则是写人与嵩山的关系。诗人站在楼上,听着嵩山的涛声消失,不禁倚楼而立。这里的“声绝”二字,既写出了涛声的消歇,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最后一句“东风月才吐”,则是写日出的美景。这里所说的“东风”,既是指春天的风,也是指太阳的东升。“月才吐”三字,既写出了太阳初升时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嵩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本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