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
新植西轩 - 诗句:在西窗边种下新的植物。 - 译文:我在西窗边种下了新的植物。 谁谓我圃隘 - 注释:谁认为我的花园太小? -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宽广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栽插尚盈亩 - 注释:种植和栽培仍然很丰富。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作者对植物生长的期待和热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 筑轩西临兑 - 译文:在西侧建造了一个亭子
【译文】 驱车下山,西行到龙阳路。 青烟袅绕几户人家,绿野山环绕四边。 鸟儿啼鸣春天意气闲适,林树变化夏季阴凉早些。 应是先生庐近处,民间风俗也很淳朴。 【赏析】 此诗为诗人赴官途中所作。首联写诗人驱车下峻坂西走龙阳道;颔联写沿途所见,青山四抱,青烟缭绕;颈联写鸟啼春意闲适,林变夏阴早;尾联写到达目的地,见到的民风淳朴。全诗写景生动形象,叙事简练流畅,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民风的赞美之情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狂风吹飞花,烂漫天地间。 - 注释: 形容春风的力量极大,使得花朵飞舞起来,整个大地都被覆盖。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通过“狂风吹飞花”这一动作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状态。 2. 春归花已歇,游子亦云还。 - 注释: 春天已经结束,花朵凋谢,游子也即将返回。 - 赏析: 此句表达了春天的结束和游子即将归来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好友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驱车望平野,赤日照万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驱车前往辽阔平原的景象,阳光照耀下,大地显得辽阔无垠。这里的“赤日”指的是太阳,象征着温暖和光明,而“照万里”则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辽阔。 译文:我驾着马车驶向广阔的平原,朝阳照耀着万里之遥。 2. 子行抱疴瘵,无乃困跂履
【赏析】 这首诗写一只红雀在檐间飞翔。它虽属微禽,却能自由翱翔于高空。然而,这只红雀不幸落入新罗与圣俞的网中。诗中对红雀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对新罗与圣俞的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同时对红雀的遭遇也表现出深深的悲悯之情。 首联起笔“有翩者微禽,尔类何穰穰”,点出红雀是一只翩翩起舞的鸟儿,但同类众多,令人叹为观止。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红雀数量之多的惊讶,又隐含了诗人对此感到惋惜的情绪。
【注释】: 吾徒:我们。幸当治平日:庆幸太平无事。况:何况。又:另外,指“且”。牵贪:贪图、私欲。巾车:指轿子。几杖:拄着拐杖的老人。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正在南康郡做知郡,与孔武仲为同僚。孔武仲约作者游仙岩山,作者以闲适的诗句作答。首句点明自己有闲暇之机;二句承上启下,说明自己没有贪欲之心;三句表明自己愿和先生同行,但恐不能随侍;四句表示愿意在先生的身旁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根一何洁,“石藓”托根于岩石之上,生长得十分清洁、洁白;冉冉冒幽石,它缓缓地生长在幽暗的石头上;不学萝与薜,不攀援蔓生植物,而是独自向上生长;攀缘走岩壁,石藓沿着岩壁上下攀爬;云埋晓愈滋,在云雾缭绕中愈发茂盛;雨洗秋更碧,秋雨过后,它的颜色更加绿润。移来色难改,它虽然被移植到了别处,但依然保持着那难以更改的翠绿色;足慰思山客,足以慰藉那些思念山中美景的人。 【答案】
【注释】 浮云:飘忽的白云。 仰视:抬头看。 凉风:凉爽的风。 巾屦(jūn ruǐ):古人常戴在头上的一种头巾,穿在脚上的鞋子。 顾惭无所为:只是惭愧没有什么可做的。 乐此朝与夕:乐于这样度过早晨和夜晚。 【译文】 忽然间一阵凉风吹来,白云已经消失无踪,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片碧蓝。 清凉习习的微风拂过庭院,飞过的燕子不知疲倦地来回飞翔。 院门紧闭,没有车马宾客前来,只有我头戴方巾,脚踏木履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谢师直,名不详。从诗题“马上作”看,当是诗人在马背上作的。全诗四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后六句写诗人归途中的感受。 【答案】 (1)首章:诗人送客至西郭门,适逢与好友相遇。 译文:我在西郭门送你,恰遇与你相遇。 注释:西郭门:西面城外的门,即城门。 赏析:首章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为下文写景、抒情奠定基础。 (2)次章:野花遍布,南望目尽,一片迷离的景象。
送孔先生还山 先生乐道者,于世澹无欲。 高风自绝人,正行不违俗。 朅来城阙游,不受尘事触。 目久望林壑,驾言反幽筑。 家临滍水阳,路转春山曲。 东风吹百花,红紫满岩谷。 蚕桑事未起,农里得徵逐。 社酒浊易求,山蔬晴可斸。 幽寻月吐岭,高卧日照屋。 应念尘中人,胡为自羁局。 注释: 先生乐于追求学问之道,在世上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 他的高洁品质自然超脱世俗,他行事正直,不会违背社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