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注释】 青毡:即青色的毡毯,用做僧袍的衬物。圣恩:指皇帝的恩赐。 【赏析】: 此诗写一个僧人还俗为官后,不忘旧恩,报恩还寺的故事。 开头两句,点明僧还俗后,把青毡还给了原来的僧。“青毡”是僧袍之衬物,故称“吾家物”。这两句话表面上是说还青毡给和尚了。但还青毡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还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 第三句“今日重还旧日僧”,说明这个“旧日僧”就是当年出家人时的那个和尚。他今天还俗后
注释:恶念不生,善念自然延续;诸佛菩萨的修行方法,一切自具足。 赏析:本诗表达了佛教中对于“无欲”与“清净心”的理念。诗中强调了“恶念不生,善念常相续”的思想,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善良,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欲的境界。同时,诗中也提到了“诸波罗密门,一切自具足”,这是对“波罗密”一词的解释,意指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的觉悟境界。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平和与清净的思想
【解析】 此为宋末元初人杨载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自己与友人相别,后两句则写自己的抱负和心情。“击铁关”是说用铁锁锁住关口,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能施展抱负。“雁行斜”是指大雁排成一字长列,飞过天空。这两句是借用典故,暗喻诗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答案】 赵提宫 请升堂偈 言前荐得已天涯, 句后承当路转赊。 一击铁关如粉碎, 水天空阔雁行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注释】 偈颂十四首其五:佛,指释迦牟尼。一:一个。喜(喜欢):喜爱,欢喜。何:什么,哪里。生死:佛教语,指生与死。相关:有联系、有关系。当机:指对时机的把握。觌面:当面相对。难回互:难以互相回答。楞严义:楞严经中之义理。八还:佛教语,指佛法八种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作者通过佛经中的一句话来阐释自己对于生死的看法。首先,他表达了对佛的不喜,认为佛并不值得喜欢;然后
【注释】 偈颂十四首 其二:开人眼,闭人眼。 一、开:比喻开启人的心智。 二、闭:比喻关闭人的心窍。 三、一手推,一手挽。 四、不是三要三玄:三要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玄指《道德经》、《庄子》、《周易》。 五、亦作四种料拣:即四种境界或四种修持。 六、毕竟是个甚么:终究是什么样的东西。 七、云峰辊毬:喻指高峻的山峰和滚动的球体。 八、睦州担板:喻指山间小路和挑夫。 赏析: 此诗是一首偈颂
我们给出原诗: 御赐真赞师演成四偈 其二 常住不住,是真实义。 一幅丹青,辉天鉴地。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逐字释义: 1. 御赐真赞师演成四偈 其二 御赐:指的是皇帝赐予的恩典或荣誉。 真赞师:真正的赞美者,也指诗人。 演成:创作并完成的意思。 四偈:即四首诗。 其二:这是第二首。 2. 常住不住,是真实义。 常住:通常存在的事物或状态。 不常住:不经常存在的事物或状态。 是真实义
注释:一刀斩断了生死的路,摩醯正眼顶门开。无尽的业障都被锁住,寒山拾得在天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表达了对生死、轮回和解脱的思考。首先,“一刀截断生死路”意味着通过某种方法直接切断了生死的界限,这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能够超越生死。接着,“摩醯正眼顶门开”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智慧和洞察能力,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生死的真谛。然后
注释: 生时就这样,死时也就这样。 有偈子和无偈子,有什么区别呢? 赏析: 《临寂颂》是一首禅宗诗。此诗的大意是:人生在世,生死轮回,都是如此。无论是有偈子的禅师还是无偈子的俗人,他们的生命意义又有何差异呢?这首诗表达了禅宗对生死轮回的看法,即认为一切生命都是如此,无需过于在意生死的意义
【注释】 (1)建邸 :指帝王的府第。建,建立;邸,帝王所居住的宫室或官署等。 (2)开顶门眼:佛教语,意谓要打开自己的心门,才能看到佛性。 (3)大千界: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4)作法中王:即做佛的中间阶段,即菩萨的阶段。 (5)自在:佛教语,意谓自由,无拘无束。 【赏析】 这是一首颂佛之作。全诗用四句二十个字,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经历浓缩其中。 第一句:“豁开顶门眼”,意思是说
【注释】 圆觉:佛教语,指“圆满觉”的妙理。空明:空灵明朗。胡来汉现:指佛祖从西方净土来到东方世界,显现为人间凡夫的形象。 【赏析】 《圆觉经》是唐代玄奘大师译出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佛教三藏中唯一以“圆觉”命名的经典。本诗是玄奘法师在长安大慈恩寺讲说《圆觉经》时所作的四偈中的第三首。 此诗用通俗的口语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玄奘法师对佛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法的普遍认同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