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赏析】 此诗题下原注云:“起句是颂古,中间四句各引古人故事。” 起句“提起须弥第一槌”一句,以须弥山比喻佛法之重。须弥山,又称尸罗尼山,在南印度摩竭提国。据佛经所说,须弥山高七万里,大如铁围山。须弥山有四大金刚力士守护,一为善首罗刹王(又名大力黑天),二为多闻金刚,三为增长金刚,四为广目金刚。须弥山的山腰有一石洞,名为“须弥藏”,内有阿罗汉舍利。释迦牟尼成道后,曾在此地说法。因此
丹山生鸑鷟,师子彦狻猊。 棒下摩醯眼,徒夸第一机。 诗句释义 1. 丹山生鸑鷟:描述一种神奇的生物——鸑鷟在丹山出生。 2. 师子彦狻猊:师子指的是狮子,彦则是才子的意思,这里形容狻猊(狮子)的才情出众。 3. 棒下摩醯眼:通过棒击使眼睛变得明亮,比喻经过修炼或者教诲后获得智慧。 4. 徒夸第一机:盲目自大,夸耀自己的成就或机缘。 翻译与解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图像
【注释】: 睦州担板,指用木头制成的担子。那容眨眼,指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就过去了。 阔狭短长,指担子的长短宽窄。不须增减,不必改变原来的尺寸。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感慨。诗中“睦州担板”指的是用木头制成的担子,而“那容眨眼”则表示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之间便过去了。这里的“睦州”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可能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描述。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五十九 一气转一大藏教,顿渐偏圆权与实。 无边妙义炳然彰,元来一字也不识。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变化都是由一种“气”在起作用,这种“气”既包含有顿悟的一面,也有渐进的一面,它既有偏的一面,也有圆的一面,既有权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这种“气”所表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美妙的意义,就像一个字那样简单,但这个字却包含了所有的一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宇宙间的变化
【注释】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这是一组以“颂”为题的诗,颂就是赞美。 会里呈真处:在寺庙里向僧人呈献礼物的地方。 临济堂前吃菜时:在临济寺吃斋饭的时候。 连此三回露拴索:连续三次在寺庙里吃斋饭。 咄这缘台盘乞儿:被当作乞丐对待。 【赏析】 此诗写一位游方僧,因长期在寺庙里吃斋饭,被人当作乞丐看待。 他向寺庙里的僧人送过礼,是在寺庙里呈献礼物的地方。次句是说,他在临济堂前吃过斋饭。第三句是说
注释:和尚不去参加堂会,庄主感激地向他致谢。 一旦将字写进官府公文,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出。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以“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为关键,形象描绘了文字狱的危害,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和残暴
【注释】 暗中携手:暗中相随。上高山:登上高山,比喻仕途得意。及至天明:等到天亮时。各自行:各自分开走了。中涂未归客:指在仕途中还没有回到家乡的游子。明明开眼堕深坑:比喻刚看清真相就跌进了一个深坑里,即刚看到一点希望却陷入绝望的境地。 【赏析】 此诗写于元代诗人张可久晚年。诗人一生仕途坎坷,他目睹了社会黑暗和官场污浊,因此,他在仕途中虽然得到了一些升迁,但他的内心并不满足,对官场充满了失望之情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南泉打破闲家具: 这句诗中的“南泉”可能指的是某处清静的泉水,而“闲家具”可能指的是无用或闲置的物品。整句诗的意思可能是说,南泉打破了这些闲散无用之物,使之重获新生。 2. 浩浩诸方作话看: “浩浩”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众多、广阔或者深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地方都在讨论着什么。 3. 今日为君重举过: 这句话中的“为君”可能指的是某人或某个群体
【注释】 好个话端: 一个令人赞叹的话题。阿谁: 何人。解举: 了解。举得十分: 把话说到极点,指对某人的称赞。相许: 同意、接受。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好个话端”的描写来赞美“雪”。雪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洁白无瑕,美丽动人,给人带来清新之感。而“好个话端”则是指人们常常用优美的言辞来形容雪的美,如“雪花飘飘”、“雪花飘落如玉”、“雪花似银”等。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
注释: 1. 全死中全活:指一个人在死亡的边缘被抢救过来。 2. 全活中全死:指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死去。 3. 一个讶郎当:指一个人惊讶地认为这个人是郎当(即骗子)。 4. 一个福建子:指一个人认为这个人是福建人。 5.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生死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前两句描述了人在生死边缘时被成功抢救的情景,后两句则描述了人在活着时突然死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