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金鳌一掣沧溟竭,徒自悠悠泛小舟。 今日烟波无可钓,不须新月更为钩。 注释: 金鳌:神话传说中用来控制海水的神兽。 掣:牵动、控制。 沧溟:大海。 竭:干涸。 徒自:白白地。 悠悠:无目的地漂泊。 今:如今。 日(rì):太阳。 烟波:雾气弥漫的大湖或大海。 无可钓:没有可以钓鱼的地方。 不须:不必。 新月:农历每月初三出现的弯月,也指月亮初升的时候。 更为钩:为渔夫提供钓具。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的作品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觅心无处更何安”:在寻找心灵的归宿时,我找不到任何可以让我安心的东西。这里的“觅心”指的是寻找心灵的慰藉,而“无处”表示没有找到。“更何安”则是说,除了这些,我还能找到什么可以让我安心的地方吗?这里的“何安”可以理解为“还有什么可以让我安心的吗?” 2.
【注释】 出:指佛经中所说的“出三界”。 得:即得到。 是定非正定:这是定的,不是真正的定。 罔明:无所知,不明了。 文殊:佛教名词,意为文殊师利。 丧命:丧失生命。 性命:生命的本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出自《全唐诗》卷五十八。此诗为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之七。全篇用佛家语来咏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道理。 首句“出得出不得”,以佛家语入诗,意谓人生有如梦幻泡影,出则可,不出亦可
马驹脚下丧家风,四海从兹信息通:- 马驹脚下丧家风:比喻在困境中或失去依靠时。"马驹"象征着年轻和力量,而"脚下"则暗示了困境和挫折。"丧家风"表示失去了方向,无法找到出路。 - 四海从兹信息通:意味着所有的声音都能传播,信息能够畅通无阻。这里的"四海"指的是整个世界,"信息通"则表示消息能够自由流通。 烈火焰中捞得月,巍巍独坐大雄峰: - 烈火焰中捞得月:形容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仍能取得胜利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首独立的偈颂(即佛教中的诗歌),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关键词。下面是对这些关键词的注释,以及每句诗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1.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 差之毫釐:意思是相差非常微小,意味着细微的差别可能导致巨大的差异。在佛教中,这可以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一点小失误或疏忽都可能成为修行失败的关键。 - 失之千里:意为失去千里之远的东西,比喻损失巨大或影响深远。在此处
诗句解释: 1. 两处牢关击不通,纤尘不动自乖宗 - 这两处牢关象征着束缚和困境,但它们并没有被打破,仍然保持着原样,意味着尽管外界环境或情况可能充满了挑战和阻碍,但主体(这里指的可能是诗人自己)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受外界影响。 2. 忽然业镜使杂碎,黄面矍昙失却踪 - 业镜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启示或洞察,使得原本杂乱无章、混乱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
【注释】 见得分明——看得清清楚楚。识得亲——认出了亲人。举来犹自涉涂程——举起来还不免要经历坎坷的道路。直饶不犯毫芒者——即使那些不触犯细小的锋芒者。也是拈䭔舐指人——也是在指使人去舔他的手指头。 赏析: 此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成分,通过“举”与“不举”两个相对照的事例,说明一个道理。首句写“见得分明”而“识得亲”,是说认识一个人并不难,难的是能够识别出谁是亲人
【注释】 1. 百杂碎:比喻世间万物。百,形容多;杂,指各种事物;碎,指零散破碎。2. 没缝罅(xià):缝隙中的东西被抽走或丢失。3. 明眼衲僧:指有眼识的人,即有智慧、能辨别是非的人。4. 盲聋喑哑:形容完全失去听觉、听力和语言能力。5. 金刚水际:金刚,佛教语,指坚固不移;水中之石,喻坚不可摧。6. 非非想天:佛教语,指远离世俗的空想境界,也指佛教中的涅槃境界。7. 走马
【注释】: 1、利刃有蜜不须舐,蛊毒之家水莫尝。 译文:锋利的刀没有蜜糖也不会沾上污垢,毒害之家的人即使喝水也不会沾染一点。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是有毒的东西,如果它本身不是有毒的东西,那么它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而那些有毒的人,即使他接触了有毒的东西,也不会被其污染。 2、不舐不尝俱不犯,端然衣锦自还乡。 译文:既不舔舐也不品尝都不会触犯禁忌,安然自得地穿着华服回家乡。 赏析
哑子得梦与谁说? 醒来后相寻找的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他已向人前吐露了肺腑之言。 只好让他自己去寻觅那所谓的“便宜”了。 注释:哑子:失语的人,指失语者。 相寻:相寻找。 输肺腑: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相教:让。 他自觅便宜:他自己去寻求利益,这里指自己主动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得到好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