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诗句解读】 丹霞烧却木佛,翠微供养罗汉。 - 丹霞:一种红色的岩石,常用于比喻红色或热情。 - 木佛:指佛像,木头雕刻的佛像。 - 翠微:绿色山峦之间云雾缭绕的地方,常用来代表隐逸之地,此处指的是供奉佛教徒修行的地方。 - 罗汉:佛教中修行圆满、达到一定境界的菩萨,又称阿罗汉。 一人左手抬,一人右手按。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个人合作的场景,其中一人负责抬起,另一人负责按住。 宾主既历然
【注释】 (1)偈:梵语的音译,即“赞歌”的意思,是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 (2)清净:指修行人达到的心境状态。 (3)慈门:指慈悲为怀的佛门。 (4)刹尘数:比喻众多,不可胜数。 (5)妙相:即佛相,指佛陀的庄严相。 (6)诸相:各种相貌。 (7)无厌足:没有满足的时候,形容极其欢喜和满足。 【赏析】 这首偈颂赞美了佛门众生共同拥有的如来之相和众生共同的欢喜境界
注释:老汉才生便急着做事情,走七步就像失去了理智般地狂乱。赚得那些无尽的痴男怨女,睁眼一看就是入火的汤锅。 赏析:《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宋代诗人释慧空创作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人急于求成、心急如焚的神态。他走七步像失去了理智般地疯狂挣扎,挣开双眼却落入万丈深渊般的灾难。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来揭示出作者对人们急功近利、贪欲无厌等行为的讽刺与批判
注释:捡起一枝华美的花朵,它的风采足以代表当家。如果说要传授给你心法,那么天下的事就像麻一样繁复纷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拈起一枝华美的花朵,他的风采足以代表当家,他想要将他的心法传给他人,而天下的事就像麻一样繁复纷乱。这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表达,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不落与不昧,半明兼半晦。 不昧与不落,两头空索索。 不落即无明也,不昧即无暗也。 “两头”指前两句的“不落”和“不昧”,“空索索”形容没有意义、没有结果。 五百生前个野狐,而今冷地谩追呼。 五百年前一个野狐精,如今冷清地被世人追逐。 五百年前,这个野狐精曾经出现过,但现在却无人理会。 座中既有江南客,休向樽前唱鹧鸪。 在座的中有来自江南的客人,请不要在宴会上唱鹧鸪了。 江南客指那些远离家乡的人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一二三四五,虚空阙处补。 - "一"到"五"指的是数字序列,"虚空阙处"意味着空缺或未填补的部分。 - "补"在这里表示填充或补充的意思。 - “虚空阙处补”可以解释为在空缺的地方进行填补,即在需要的地方给予支持或帮助。 2. 五四三二一,当门书大吉。 - "五四"、"三二一"是中文的音序,分别对应英文字母A, B, C。 - "当门书大吉"中的"书"可以理解为书写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释宗杲禅师所作的一首偈语。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大根大器大丈夫: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大有担当和智慧的人,即真正的大丈夫。 3. 不越一念了大事:通过简单的修行,就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的大境界。 4. 三世诸佛立下风:历代的佛陀都以这样的风范示人,教导众生如何修行。 5. 此人堪作如来使:这个人具备了成为佛陀使者(传道者)的资格和能力。
【注释】 举头:抬起头。忽睹:忽然看见。明星:指金星。眼病:指眼疾。见空华:看见了空中的花彩。还渠(qí渠):恢复他的光彩。碧眸:明亮的眼睛。炯炯:光亮的样子。尘沙:尘土和沙子。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因看见天上的金星而感到眼病痊愈,从而心情愉快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的情景。首句“举头忽睹明星现”,是说在抬头仰望天空时,忽然看见了一颗明亮的星星。次句“因兹眼病见空华”,是因为这颗星星的出现
注释:夷门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城门,昔日在这里呈现家丑,拈出无边的荆棘和蓬草。 译文:当年在夷门,曾经出现家庭的丑闻,现在却要拈出无穷无尽的荆棘和蓬草。 赏析:此诗以夷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画面。“夷门昔日呈家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拈出无边栗棘蓬”则形象地描绘了过去的困境和艰难,以及现在的解脱和平静。而“今日瓯峰孤顶上,幸然无事又相逢”两句
首先给出原诗句: 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公案两重,一状领到。 露刃吹毛,截断纲要。 脱却鹘臭衫,拈了炙腊脂帽,大坐当轩气浩浩。 接下来是译文: 活着时不谈论死亡, 死去的人也不谈论生。 生死两重境界, 一种情况被领到法庭审理。 如同锋利的刀剑能割破毛发, 能够截断生命的脉络。 摆脱了生前的世俗之装, 拿着象征尊贵的帽子, 在殿堂中居高临下,威严非凡。 注释: 1. 生也不道,死也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