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寓意丰富。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心空及第无阶级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你的心如同天空一般广阔,没有等级之分,那么你就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这种境界就像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及第”一样,是一种最高的地位和荣耀。而这个“及第”并不是指你得到了什么具体的奖励或者职位,而是表示你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 2. 直下忘怀罪性空 这句诗的意思是
这首诗的译文是:针锋上穿透天关,专心忘怀两不堪。直下早逾千万劫,即今成佛未同参。 注释如下: - 针锋头上透天关:针锋上穿透天关,形容针锋锐利。天关,比喻非常困难或非常危险的境地。 - 着意忘怀两不堪:着意忘怀两不堪,意思是专心致志,忘记一切烦恼和痛苦。 - 直下早逾千万劫:直下早逾千万劫,意思是直接到达了时间的尽头,已经度过了无数的岁月。 - 即今成佛未同参:即今成佛未同参
福城东有大长者,居福城东海屿上。 在福城东面大海中的岛屿上,有一位大长者居住在那里。 于不思议尘劫中,承事供养无数佛。 在大劫之中,他虔诚地事奉和供养无数佛教的佛像。 善哉长者世希有,如优昙华时一现。 真是难得一见的长者啊,就像稀有的优昙花一样难以遇见。 发启广大真实心,创无佛处阿兰若。 他开启了广大的真心,创建了没有佛祖的地方——阿兰若。 若昔智人建梵刹,折草插地即成就。
注释: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百二十九 以字不成八字非,烁迦罗眼不能窥。 一毛头上重拈出,忿怒那吒失却威。 译文:这个字不完整,不是“烁迦罗”的眼睛不能看穿。 一根头发上重新捡起来,愤怒的哪吒失去了威严。 赏析: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形象。首先,“烁迦罗”的眼睛不能看破“以字”,象征着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是有限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逐渐揭开真相。其次,“一毛头上重拈出”
普贤菩萨的身相,没有两种形态。他的八万四千个毛孔,构成了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 每一个毛孔都像一个佛塔,每一塔又都是一座寺庙。 舍利子坚硬无比,像金刚一般不可摧毁。但在这坚固的身体中,却隐藏着虚空般的智慧,能够打破一切的界限,成就永恒不朽。 陈氏女子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普贤菩萨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塔庙。 在八万四千次的礼拜中,她将每一个毛孔都视为一个佛塔,每一个佛塔都是一座寺庙。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主要探讨了佛教中法界与个体的关系,并通过对佛祖的祝愿来表达了对佛陀的尊敬和信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译文(逐句翻译) - 十方法界至人口:在十方世界里,法界无处不在,它就像我们口中的舌头一样无处不在。 - 法界所有即其舌:法界(佛法)就是通过我们的舌头来表达和传播的。 - 只凭此口与舌头:仅凭我们的口和舌头,就能传达出佛陀的智慧和教义。 -
【注释】 俊鹰:猛禽。篱边:栅栏旁边。毛头星:即“北斗”的“斗柄”,是古代用以指代方位的星名。北斗前,意喻在北斗之前。天关:天空。地轴:地球。 【赏析】 这首诗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坚定立场。诗中说:“俊鹞不打篱边兔”,意思是说即使面对像篱笆旁边的兔子这样的弱者,我也不会伤害。“猛虎终不食伏肉”,意思是即使面对像老虎这样的强者,我也不会去吃它的猎物
【注释】: 1.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中一百二十首。 2. 棒下无生忍:佛教禅宗用语,指在打坐禅修时,若心有杂念,即不能达到“见性成佛”的境界。 3. 拨置当阳掣电机:比喻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4. 未屙已前蓦提得:指人的意志一旦集中到一点上,就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5. 一击自然亡所知:意为人的精神一旦集中,就会忘却自己,达到无我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
【注释】偈颂一百六十首的一百二十二 香严(梵文:Shāyān),即香严寺,在浙江天台山。唐贞元年间(785年—804年)由智威创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额“天台宗祖”。 透语渗漏:佛学上指言语文字不能表达真谛。 石霜(梵文:Shīsàng,意译作“摩诃”,意为“大”),即石霜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国清池。 见渗漏:佛教术语,意指一切法无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灭。 用闻觉知惑杀:佛教术语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根据各项题目的要求和诗歌的内容,加以比对,找出答案。“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百二十四”是这首诗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偈语诗。 本诗共三联,第一联写三十年来骑马,如今却被驴儿攧;第二联写拾得丽水金,拈起却是新罗铁;第三联写夜来雪压云门,冻得乌龟成鳖。前三联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人的命运比作马、驴、龟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