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显示诗句,然后翻译,再在注释中解释关键词,最后赏析。下面是逐句的解释、翻译和注释以及赏析。 1. 荆棘林中善卷舒: - 译文:在荆棘丛生的地方,依然能舒展自如。 - 注释:荆棘(荆棘丛生的地方),善(能,善于)卷舒(舒展)。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2. 更于骊颔探神珠: - 译文:还在骊龙颔下找到了神珠。 - 注释
【注释】偈:梵语“赞”的省称,佛教中的唱诵文字,用以说明道理。 颂(shòu):古代佛教中的一种说教文体,内容多是歌颂佛性、宣扬禅定和念佛等。 云门:禅宗六祖之一,姓舒名慧,住持于湖南南岳。 拄杖子:即棒子,禅宗和尚行乞用的木制手杖。 【赏析】本诗以诙谐的笔调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的和尚,指出这些和尚在口头上宣称要修行悟道,但在实际行动上却缺乏真正的头尾。 全诗用比喻的手法
【注释】 南泉:即慧南,唐代高僧。云门:即慧沼,唐代高僧。偈颂一百六十首:是慧南所作的诗篇,共一百六十首。其一百十三:指第130首至第149首之间。 【赏析】 这首偈颂是说南泉(南岳)慧南与云门文偃两位禅师的一段交往故事。 南泉,即南岳,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境内,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南泉的慧南禅师在唐朝时很有名气,曾为五祖弘忍的门徒,后成为六祖惠能的师傅。 云门文偃禅师也是一位有名望的高僧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给出译文,最后给出赏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诸法本来绝待,触目且拘碍。 2. 只因断臂觅心,便有人求忏罪。 3. 无文印子既成,付法传衣厮赖。 4. 致令卢老黄梅,坠石腰间舂碓。 5. 将谓有法与人,问著却言不会。 6. 引得后代儿孙,尽作韩獹逐块。 7. 虽欲扶竖宗乘,奈何东倒西傫。 8. 子细检点将来,直是令人叵耐。 9. 若也尽令而行
【诗句释义】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孟八郎汉,便恁么去。 机不到,语不副。 眼里著得百千万亿须弥山,耳里著得无量无边香水海。 机副语语投机,眼里著沙不得,耳里著水不得。 【译文】 有话说不出,就像藤蔓依附在树上一样。 孟八郎(或称“孟八哥”),就这样去吧。 没有机缘就表达不出语言,没有语言的匹配也表达不出机缘。 眼睛里能看得见无数的须弥山,耳朵里能听到无边的香水海。
【注释】 ①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百三:指《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的一段文字。 ②秋江清浅时:秋江,即秋天的江河,清浅是水不深而流得慢的样子。 ③白露和烟岛:秋天到了,白露时节天气变凉,雾气蒸腾,像烟雾一样笼罩着水面上的一切。 ④良哉观世音:良哉,赞叹词,表示对观音菩萨的赞美。 ⑤春身入荒草: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草木繁茂,观音菩萨的身体进入这些茂盛的草丛。 ⑥不识大歌妻,元来是嫂嫂
【注释】 细不通风:细小的事物难以通达。 大通车马:形容道路宽敞,交通畅通。 突出当阳:指在关键时刻能够显现出真实面目。 孰辨真假:谁能辨别真伪。 虚空有把柄:比喻空虚的事物也有其规律或规律可循。 无手人能把:没有手的人也能掌握规律。 跛驴踏倒摘茶轮:比喻事物虽然表面看似平常,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草庵卸下琉璃瓦:比喻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之间的关系。 【赏析】 首句“细不通风”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百十六:指禅宗语录。 洞山万里一条铁:洞山,禅宗临济宗祖师慧能的道场;万里一条铁,形容洞山道场之高。 浏阳一击百杂碎:比喻洞山道场的威力大。 云门关字常现前:云门寺,禅宗曹洞宗祖师文偃的道场;关,是禅门用语,指入门或悟道;字,指文字;常现前,意思是经常出现。 翠岩眉毛在不在:形容禅机的变化无常,如同翠岩的眉毛一样,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
这是一首偈颂,其大意是: 有的人行为正直,有的人行为邪曲; 有的人遵循常理,有的人逆行违俗; 有些人唱着鹧鸪词,有些人却错将胡笳十八拍。 注释: 1. 偈颂:佛教用语,即佛语或佛经中的韵文。 2. 一百六十首:数量词“百”与“六十”合为“一百六十”,表示总共有160首偈颂。 3. 其一百十八:指这首诗的序号,即第18首。 4. 人不识:指那些不识别是非的人。 5. 逆行顺行天莫测:指人的品行
【注释】 1. 偈颂:佛教用语,梵语“伽陀”的音译。指佛经中的颂文。 2. 老胡:唐代诗人白居易自称。 3. 九年:指白居易自元和三年(808)至九年(814)在长安任职,共九年时间。 4. 话堕:言下之意,意在言外。 5. 致令:致使。 6. 默照之徒:禅宗用语,指那些冥思苦想、不问世事的人。 7. 鬼窟:形容人世间的污秽黑暗。 8. 更一个:再添一个。 9. 树头风过:比喻说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