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诗句原文:门外春将半,山房总不知。 翻译内容: 门外的春光已经过了大半,而我的山房却依旧被我遗忘。 注释解释: - 门外春将半:门外,指山门外或院落外;春将半,春天即将过去一半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的感慨。 - 山房总不知:山房,指隐居的地方;总不知,总是不知道。这里的“山房”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他对于外界的春意已经失去了感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描述
这首诗的意思是:乾峰洗了脸后,用手摸鼻子;云门吃饭时,用牙齿咬着沙子。两人突然相遇,原来是旧仇人。 我们来分析诗句的含义。乾峰和云门是两位和尚,他们因为某件事情而成为仇敌。在寺庙里,他们偶然相遇,互相打招呼,看似平常,但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恩怨。这里的“洗面”和“吃饭”都是比喻,意味着他们表面上的和解,实际上是内心的一种掩饰。他们的相遇,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表面上的问候
注释: - 一年一度解:每年解开一次结。比喻每年有一次机会或者一次机会的把握,就像这个“结”被解开一样。 - 这个事:这个任务、这个目标。 - 何须更多说:不需要更多的解释和说明。 - 踏著秤锤硬似铁:形容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就像踏在坚固的铁上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每年解开一次结的任务,表达了一种坚持和执着的精神。诗人强调,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
注释: 今朝(今天)又是六月半,记得一则旧公案。 拄杖子(拄着的木棒)吞却法身,露柱在傍偷眼看。 看不看,拈起秦时𨍏轹钻。 万别与千差,吾道一以贯。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和修行的思考和理解。 首句“今朝又是六月半”,诗人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过去的时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同时,“又”字也表达了一种反复无常的感觉,可能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接下来两句“拄杖子吞却法身
注释: 1.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九十二:指《祖堂集》中的第十九篇。 2. 文远:禅宗大师石文远。 3. 过夏:经过夏天。 4. 面赤:脸色发红。 5. 语直:说话直接。 6. 赵州:禅宗大师石门寺的赵州从谂。 7. 贪他小利:贪图小利益。 8. 赢得个糊饼:比喻贪图小利而失去大义。 9. 检点将来:反省过去。 10. 普州人送贼:指普州(今四川一带)的人送走了盗贼。 11. 鹅王择乳
诗句释义: 1.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 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数字游戏或者谜语。通过反复的数字组合,诗人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深刻理解。这里的“一二三四五”和“五四三二一”可能是指某种规律或顺序,而“返覆数千回”则表明这种规律或顺序被反复运用。 2. "返覆数千回,总不出今日"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感慨,暗示着无论过去多少时间,都难以改变当前的局势或情况
【注释】: 皎洁一轮——月亮皎洁明亮,犹如一轮明镜。 寒光万里——月光照射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光芒四射,照耀大地。 灵利者叶落知秋——指那些聪明伶俐的人能预见秋天的到来。 傝𨑈者忠言逆耳——指那些忠诚直率的人往往说些刺耳的话。 休不休,已不已,小释迦有陷虎之机,老大虫却无牙齿——不要犹豫,不要再犹豫不决,小释迦有陷入虎口的危险,而大虫却没有牙齿。 当时一踏岂造次,蓦然倒地非偶尔——当时一旦迈步
【注解】 1. 偈颂:即佛经中的颂体,是佛教徒诵念时所用的韵文。2. 其一百六:指此诗为《偈颂一百六十首》中的第一百二十六个。3. 山河及大地:泛指整个宇宙或世间万物。4
【注释】 万里:指遥远的边疆。寸草:比喻极其稀少的植物,此指草木。 出门便是草:意思是说在边境上没有一寸土地,到处是草木丛生。 公据:根据,依据。 守株人:一个守树桩等待兔子来撞死的愚蠢人。 凉兔:月光下皎洁如雪的兔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作者用“守株待兔”的典故,说明“有公据,何拘束”的道理。 首句“万里无寸草”,写边塞荒凉景象,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渴望回家的情感。
【诗句释义】: 1.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在寺庙中度过的一百二十天里,我被禁止离开寺庙一步;而在寺庙外的三十五天里,我却四处游荡,没有遵守寺庙中的规矩。 2.熨斗煎茶铫不同,泥牛解作师子吼。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用熨斗煮茶和用普通锅煮茶是不同的,就像泥牛可以变成狮子一样。 3.今朝法岁已周圆,拈得鼻孔失却口。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我已经度过了一年的修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