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诗句释义】: 1.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在寺庙中度过的一百二十天里,我被禁止离开寺庙一步;而在寺庙外的三十五天里,我却四处游荡,没有遵守寺庙中的规矩。 2.熨斗煎茶铫不同,泥牛解作师子吼。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用熨斗煮茶和用普通锅煮茶是不同的,就像泥牛可以变成狮子一样。 3.今朝法岁已周圆,拈得鼻孔失却口。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我已经度过了一年的修行时间
这首诗是禅宗诗,主要表达了禅宗对师兄与师弟的看法。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1. 妙喜与师兄,俱是圜悟子。 妙喜和师兄都是圆悟的弟子,这里的“妙喜”和“师兄”指的是禅师或修行者,而“圜悟”可能是他们的师父或导师。他们都是圆悟门下的弟子,共同学习和修行。 2. 妙喜移住径山,师兄迁来在此。 这句诗描述了两位修行者在一个地方的不同时期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九十八 去是住时因,住是去时果。 去住与果因,无可无不可。 释义:去和住都是因果关系的因,去和住的结果就是因果的果。 注释:去(动词):离开、离去。住(动词):停留、居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去与住都是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去与住的结果就是因果的果。去住之间并无绝对,可以随意选择
【注释】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九十五: 有句无字,是名偈颂。颂者,赞也,叹也,叹美之辞也;颂语多吉祥,多颂人之美。颂文以五、七言为佳,偶数句多用韵。 “偈”的繁体字为“偈”。 “颂”的繁体字为“頌”。 “人”、“月”:比喻人世间的一切事物。 “无心”:指没有主观意图。 “有无成一片”:指有和无互相转化、融合为一体。 “方始得惺惺”:指当一切归于虚无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清醒。
注释: - 槽厂:指牛马槽,也泛指牲畜圈。 - 将错就错:指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偏差后,可以顺势而为,不必强求完美。 - 骑却圣僧:指骑走或避开了圣人(佛)。 - 不妨快乐:表示无所谓,不拘小节,随性而为。 - 龙象蹴踏:形容人像龙和大象一样威猛,能够轻易地踩踏一切。 - 非驴所作:不是驴所能完成的创作。 - 堪笑诸方:可耻的是那些地方。 - 妄生穿凿:随意进行牵强附会的解释。 - 休穿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进行总结。 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住西天。 达磨:指禅宗六世祖慧可的法号;东土:指中国;二祖:指禅宗五祖僧璨。这里说达摩不来到东方,而五祖也不住在西方。意思是:达摩不从印度来
【注释】 善法堂:佛教寺院中的殿堂,用来供奉佛像、经卷和各种法物。瑞气:吉祥的云气。天书:天上的书信。九重城:皇宫,古代指代皇帝所居的地方。一句无私语:指佛教的一句偈颂(一种颂佛的诗)。上祝:祝愿。吾皇:我皇上。亿万春:千万种吉祥如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颂的是皇帝。 首句“善法堂前瑞气新”,说善法堂前,有吉祥的云气出现。这两句是写瑞气出现的地点和原因。 次句“天书来自九重城”
注释: 正说:直说,明白地说。知见:认识、见解。 当心即知见:把心摆在前面就是认识了(“知见”)。 知见即如今:认识了(“知见”)就是现在(“如今”)。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的一首公案诗,意思是:当你明白了什么是真理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真理了,知道了什么是真理就是现在(“如今”)。这里的“真如”是佛教名词,意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也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 译文: 当我明白什么是真理时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八十五:赵州东院西,密室烂如泥。 窦八布衫穿,赤土画簸箕。 檐头雨滴滴,鸡向五更啼。 注释: - "赵州东院西":指的是位于赵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东院寺。“赵州”是地名,而“东院”则是该地的一个寺庙名称。 - "密室烂如泥":形容室内非常潮湿,像泥一样。"密室"是室内的房间,“烂如泥”则形容了房间内空气湿度很高,墙壁和家具都因湿气变得十分黏腻。 - "窦八布衫穿"
昨天的腊月已尽,今日迎来新年。 老虎追赶老牛正忙,春天的使者已出发。 瑞雪已经铺满银色世界,大家携手来到普贤门。 注释: - 昨朝残腊尽:昨天的腊月已尽。这里指的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即腊月底。 - 今日贺新年:今天迎来新年。这里的“新年”指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 - 虎逐牛方急:老虎追赶老牛正忙。这里的“虎”和“牛”都是比喻,分别指代了生肖中的力量和智慧。 - 东君令已行:春天的使者已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