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注释:今天三月十五日,已得如膏之雨。 农民鼓肚子唱歌,万象森罗起舞。 这首诗是《偈颂一百六十首》中的第九十首。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春天景象的诗歌。诗中描述了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美景。诗人以“农夫鼓腹歌谣”和“万象森罗起舞”来表达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他们丰收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八十二: 1. 偈颂:佛教用语。指用韵文形式写的佛经中的赞颂诗。此指佛教的颂歌。偈,即韵文;颂,是赞颂的意思。2. 普请:僧团中担任众事之职的人。这里泛指僧人。3. 万里无片云:指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4. 犹欠:尚缺,不足。5. 大半:指一半左右。6. 赏析: 今朝七月五,打鼓普请看。 译文:今天是七月五日,大家打鼓召集众人来观看。 万里无片云,犹欠一大半。 译文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七十八 如同人持尺量虚空,又随行计算数量。 虚空边际不可得,吾君寿命也是如此。 注释: 1. 如人持尺量虚空:比喻测量空间或时间。 2. 复有随行计其数:意思是说,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记录和计算。 3. 虚空边际不可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测量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空间的边缘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我们无法完全地描绘出空间的形状。 4. 吾君寿量亦如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你的寿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五月端午的节日景象,展现了人们在节日里的喜悦与欢聚。 今朝(今天):表示今天是端午佳节,人们正在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五月五:指的是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天降沛然雨:形容天空中突然降下大雨,雨势汹涌。 艾人与门神:指端午节时人们会在家中挂上艾草和门神画像,以求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聚头相耳语:形容人们在端午节聚会时,聚在一起交谈
注释: 久雨不晴,刚刚晴天又下雨。 天道变化,万物都得到了适合的环境。 云门老汉,不在里许之外。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题材,通过描述久雨不晴、刚晴又雨的天气变化,以及云门老汉不在里许之外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幻莫测、无常无定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云门老汉这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的赞赏与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深刻
注释: 平常无生句,妙玄无私句,体明无尽句。 平常指的是世间事物,无生是指一切皆空,妙玄指佛教中的般若智慧,无私是说没有偏私之心,体明无尽句表示理解了佛法的真理。 一镞破三关,他家有本据。 一镞破三关指的是射箭时用箭头穿透箭矢的三个关卡,比喻修行之人能够突破生死轮回的三重障碍(即色、声、香)。他家有本据则表示修行人有坚定的信念和根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今朝二月二十,又是清明寒食。(注释:今天农历二月二十日,也是清明节和寒食节。) 2. 灵云不见桃华,争信曲中有直。(注释:灵云(即佛云、佛光),看不见花朵;相信曲中有直(比喻曲折中见真理)。) 3. 是曲耶,是直耶,多虚不如少实。(注释:这是曲(比喻虚假的事物)吗?还是直(指真实的道理)呢
【注释】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八十: 一个驴鸣两个贼,堪与诸方为轨则。 正贼草贼不须论,大施门开无壅塞。 【赏析】 “一个驴鸣两个贼”,这是说,一个驴叫,可以惊动了两个贼。“堪与诸方为轨则”,这是说,这驴叫一声,足以成为所有地方的榜样。 “正贼草贼不须论,大施门开无壅塞。”这是说,无论是真正的盗贼还是假冒的盗贼,都不必去管。因为,只要大门敞开,就不会有堵塞的地方。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 1.偈颂一百六十首:佛教中,以四句八句为一颂,称为“偈”。《大般涅盘经》中有“偈颂一百六十首”,即指此。 2.其七十三:诗的第七十三首。 3.缜密:精密细致。 4.不通风:没有缝隙。 5.后昆:后代子孙。 6.总道:总以为。 7.猫儿:喻指狡猾之徒。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奸佞之辈的诗作,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他们的狡诈本性。首句“黄龙此语盖天地
【注释】 一人:指佛门弟子。看雨:观照。钉椿摇橹:比喻修行人念经诵咒,像船工摇橹一样勤苦。 【赏析】 此诗以问答形式,借禅理说佛事。首句“一人只知看雨”,谓出家人只知修道观世音、参悟法性等事。次句“一人只知指雨”,则是指和尚只知念佛、诵咒等事。“子细检点将来”一句,是提醒僧人要精勤修行,不要懈怠。末联“大似钉椿摇橹”一句,是告诫僧人要如船夫一样勤奋不懈地修行。全诗用浅显的俗语来阐述禅宗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