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又是六月半,记得一则旧公案。
拄杖子吞却法身,露柱在傍偷眼看。
看不看,拈起秦时𨍏轹钻。
万别与千差,吾道一以贯。

注释:

今朝(今天)又是六月半,记得一则旧公案。

拄杖子(拄着的木棒)吞却法身,露柱在傍偷眼看。

看不看,拈起秦时𨍏轹钻。

万别与千差,吾道一以贯。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和修行的思考和理解。

首句“今朝又是六月半”,诗人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过去的时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同时,“又”字也表达了一种反复无常的感觉,可能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接下来两句“拄杖子吞却法身,露柱在傍偷眼看。”,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修行者比作一个拄杖子的和尚,他通过吃食来摄取法身(即佛法的精髓),而他的同伴则在旁边观看。这个比喻既表现了修行者的孤独和坚毅,也反映了修行者的自足和自信。”偷眼”一词则描绘了旁观者的心理活动,他们可能对修行者的行为感到好奇或羡慕。

第三句“看不看,拈起秦时𨍏轹钻。”,这里的“看不看”是一个反问句,可能是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修行。”拈起”一词则表示开始实践,”秦时𨍏轹钻”则是佛教中的修行工具,象征着修行者的决心和毅力。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实践,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万别与千差,吾道一以贯。”,这里的“万别与千差”可能是指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而“吾道一以贯”则是说,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是修行者始终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偏离。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的信念和决心,以及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生活和心态的描绘,展示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于佛法的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