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清浅时,白露和烟岛。
良哉观世音,春身入荒草。
在荒草,不须讨。
不识大歌妻,元来是嫂嫂。

【注释】

①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百三:指《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的一段文字。

②秋江清浅时:秋江,即秋天的江河,清浅是水不深而流得慢的样子。

③白露和烟岛:秋天到了,白露时节天气变凉,雾气蒸腾,像烟雾一样笼罩着水面上的一切。

④良哉观世音:良哉,赞叹词,表示对观音菩萨的赞美。

⑤春身入荒草: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草木繁茂,观音菩萨的身体进入这些茂盛的草丛。

⑥不识大歌妻,元来是嫂嫂:大歌妻,即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她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世人称她为大悲菩萨;嫂嫂,指观音菩萨的另外一位化身,她也是慈悲救度众生的菩萨。

⑦在荒草,不须讨:在,动词,停留、驻足的意思。讨,求、索的意思。在荒草,指在大悲菩萨的庇佑下,人们不必再去求索什么了。

⑧识大歌妻,元来是嫂嫂:识,认识、明白的意思。大歌妻,即大悲菩萨的化身之一,她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嫂嫂,指另一名化身观音菩萨,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赏析】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是一篇颂赞观世音菩萨的偶颂,表达了作者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首句“秋江清浅时”,描绘了秋江之景,秋江之水清澈见底,波平浪静,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诗人用“白露和烟岛”来形容秋江之上的景象,白露时节,天气凉爽,雾气蒸腾,如同一层轻纱笼罩着水面上的一切都显得朦胧而神秘。这两句诗通过对秋江之景的描写,为接下来颂扬观世音菩萨做好了铺垫。

颔联“良哉观世音”,直接点明了主题,称赞观世音菩萨的美好形象。紧接着,“春身入荒草”一句,将观世音菩萨比作春天的大地,她的身体融入了茂盛的草丛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一句既表现了观世音菩萨的伟大胸怀和崇高境界,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颈联“在荒草,不须讨。”进一步强调了观世音菩萨的普度众生精神。这里的“在荒草”指的是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使人们在苦难中得到解脱和希望,因此无需再去祈求神灵或寻求帮助。这一比喻既简洁又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之情。

尾联“不识大歌妻,元来是嫂嫂”,则是对观音菩萨的另一番赞誉。这里的“大歌妻”指的是观音菩萨的另一个化身——大悲菩萨,她以悲悯之心拯救苦难众生,让人们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和关爱。而“嫂嫂”则是指观音菩萨的另一位化身——观世音菩萨自己。这一句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化身,表达了作者对观音菩萨无尽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秋江之景的描绘、颂扬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以及对其化身的赞誉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