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搜敛似天烝枣,轻轻触著便烦恼。
身著如来三事衣,口中谤佛法僧宝。
从来纤芥不与人,一毫不就他人讨。
蓦然合眼入黄泉,定须聒噪阎罗老。
邹搜敛似天烝枣,轻轻触著便烦恼。
身著如来三事衣,口中谤佛法僧宝。
从来纤芥不与人,一毫不就他人讨。
蓦然合眼入黄泉,定须聒噪阎罗老。
注释:
- 邹:指和尚。
- 搜敛:收聚。
- 天烝(zhēn)枣:比喻佛祖如天帝一般神圣庄严,枣树生长在天帝所住的地方。
- 烦恼:指心中烦恼。
- 如来:佛教用语,指释迦牟尼佛。
- 三事衣:佛教语,指袈裟、锡杖、僧鞋三件法器。
- 谤:毁谤。
- 纤芥:微小的灰尘。
- 人:指世间人。
- 聒噪:喧哗吵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和尚邹搜敛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其修行过程中的矛盾和挣扎。
首句“邹搜敛似天烝枣”,以天帝之枣喻邹搜敛的修行状态。邹搜敛像天上的枣树一样神圣庄严,但当他轻轻触摸时,却感到烦恼。这反映了他在修行过程中,虽然外在形象高大神圣,但内心却充满了烦恼与困扰。
次句“身著如来三事衣,口中谤佛法僧宝”,进一步描绘邹搜敛的内心世界。他身着如来三事衣,即袈裟、锡杖、僧鞋,象征着他的修行身份。然而,他却口口声声地毁谤佛法僧宝,这与他外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他在修行的道路上更加艰难。
第三句“从来纤芥不与人,一毫不就他人讨”,揭示了邹搜敛修行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从不向人索取什么,也不向他人讨要什么,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去修行。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是他修行道路上的重要品质。
第四句“蓦然合眼入黄泉,定须聒噪阎罗老”,则描绘了邹搜敛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极端状态。他突然合眼进入黄泉,意味着他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的修行境界。然而,他仍然无法摆脱烦恼和困扰,需要不断喧闹阎罗老来寻求解脱。这种极端的状态,反映了他在修行道路上的艰辛和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邹搜敛的刻画,展现了他在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艰辛历程的同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