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汉一生空倔强,偏向人前放软顽。
涅槃路上栽荆棘,解脱门前紧著关。
不别法身三种病,岂识楞严义八还。
谩把少林在孔笛,等闲吹过汩罗湾。
- 诗句
- “这汉”:指的是释宗杲,他一生倔强,偏向人前放软。
- “涅槃”:佛教术语,指达到涅槃境界,是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
- “荆棘”与“解脱门”:表示修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以及解脱的希望。
- “三病”:佛教中指三种烦恼,即瞋恚、痴及我执。
- “楞严义八还”:指佛教中的楞严经义理,八大因缘的回还。
- “少林”与“孔笛”:分别代表少林武术和孔笛乐器,此处用以比喻禅宗文化。
- “汩罗湾”:指的是屈原投江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人生的起伏。
- 译文
- “这汉一生空倔强”:释宗杲一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轻易放弃。
- “偏向人前放软顽”:在他人面前也保持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
- “涅槃路上栽荆棘”:在追求涅槃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 “解脱门前紧著关”:想要解脱,但前方的门却紧闭,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 “不别法身三种病”:不识别这三种烦恼,即瞋恚、痴及我执。
- “岂识楞严义八还”:不理解佛法的精髓,无法领悟其义理。
- “谩把少林在孔笛,等闲吹过汩罗湾”:轻视少林寺和孔笛的文化,认为它们微不足道,只是随便吹过而已。
- 注释
- “这汉”:释宗杲自称。
- “涅槃”:佛教术语,指达到涅槃境界。
- “荆棘”:修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
- “解脱门”:佛教语,指修行的目标。
- “三病”:瞋恚、痴和我执,是佛教中的三种烦恼。
- “楞严义八还”:指佛教经典《楞严经》中的义理及回还。
- “少林”:少林寺是我国著名的武术门派。
- “孔笛”:指孔子的乐器,这里比喻禅宗文化。
- “汩罗湾”:位于湖南岳阳市,是诗人屈原投江的地方。
- 赏析
- 释宗杲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修行的看法。他认为人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实现涅槃。同时,他还强调了佛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理解佛法的精髓,才能真正解脱。
- 这首诗也体现了释宗杲的看话禅理念,即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传达佛法的真谛。他认为,真正的佛法不在于文字的繁琐和理论的复杂,而在于生活中的实践和体验。
这首诗还展现了释宗杲对禅宗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他认为,禅宗文化不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他强调了儒家、道家和其他学派与禅宗之间的互补关系,认为这些学派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