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状,世间稀。
住佛屋,著佛衣。
噇佛饭,说佛非。
多忿怒,少慈悲。
画得似差毫氂,宝禅者应自知。
【注释】
“这无状”:这里指法宝禅人的举止行为。
“世间稀”:世间少有。
“住佛屋”:住在佛寺里修行。
“著佛衣”:穿着佛教的袈裟。
“噇(zhōu)佛饭”:吃斋饭。
“说佛非”:说佛法不是这样。
“多忿怒”:性情暴躁。
“少慈悲”:心地不仁慈。
“画得似差毫氂”:佛像画得不太像。
“宝禅者应自知”: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自己应该清楚。
【赏析】
此诗以讥刺的口吻,对一位自称是“宝禅人”的僧人进行批评,指出其言行不符、外表与内心不合等缺点,最后劝导他认清自己的不足。全诗语言平易,用典贴切,富有讽刺意味。
首联“这无状,世间稀”两句,直述宝禅人的怪僻行为和罕见之处。诗人用“无状”形容其怪异的行为,以“世间稀”说明其稀有的程度。这一句是对宝禅人的一种直接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他行为的不满。
颔联“住佛屋,著佛衣”两句,描述了宝禅人居住在佛寺里,穿着佛教徒的服装,但他却不像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这一细节描写,揭示了宝禅人虚伪的本质。
颈联“噇佛饭,说佛非”两句,表现了宝禅人的矛盾心理。他表面上在吃斋饭,但内心却并不认同佛法,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他的虚伪性。同时,也暗示出他对佛的不敬。
尾联“多忿怒,少慈悲”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宝禅人的弱点。他的性情暴躁,缺乏慈悲之心,这与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应有的品质相去甚远。这一总结性的描写,使整个诗篇的主题更加鲜明。
此诗通过对宝禅人的描述,揭示了他言行不一、虚伪矫情的真面目。诗人通过讽刺手法,使读者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看似虔诚而内心却并非如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