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村僧,无明大。
少柔和,多褊隘。
爱骂人,舌头快。
受佛荫,破佛戒。
不精进,常懈怠。
谤般若,弥天罪。
入地狱,永不悔。
闻者憎,见者怪。
搅丛林,尤叵耐。
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
就中只有一处长,解道鸡屿洋无盖。
妙道禅人求赞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这村僧,无明大。”描述了这个村民和尚的特点,即他内心充满无知与偏见。这里的“无明”指的是缺乏智慧或理解力,而“大”则表示他的心胸或性格非常狭隘。
第二句“少柔和,多褊隘。”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和尚的性格特点。他性格暴躁、易怒,容易与人发生争执。
第三句“爱骂人,舌头快。”这句进一步揭示了他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他喜欢用言语攻击他人,而且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第四句“受佛荫,破佛戒。”这句话表达了这个和尚虽然得到了佛教的庇护,但实际上却违反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强调的是慈悲与宽容,而他的行为却恰恰相反。
第五句“不精进,常懈怠。”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生活态度。他不求上进,总是满足于现状,不愿意付出努力去改善自己。
第六句“谤般若,弥天罪。”这是对他道德品质的严厉谴责。般若是指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多,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而他却诽谤这种智慧,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其严重的罪行。
第七句“入地狱,永不悔。”这句更是对他的最终命运进行了预言。他将永远留在地狱中无法自拔,这是他的报应。
第八句“闻者憎,见者怪。”这句描述了人们对他的厌恶和恐惧。因为他的言行举止让人感到不安,甚至有些恐怖。
第九句“搅丛林,尤叵耐。”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他给寺庙带来的困扰和破坏。他不仅扰乱了寺庙的正常秩序,还破坏了人们的信仰和安宁。
第十句“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这句表达了他的贪婪和短视。他利用别人的信任来积累财富,然后在其他世界中得到回报。这是一种欺骗和欺诈的行为。
第十一句“就中只有一处长,解道鸡屿洋无盖。”这是整首诗的总结。在众多缺点中,只有一个地方是他的长处,那就是他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愿意改正和弥补。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村和尚的描写,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避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同时,它也强调了佛教中的道德观念和修行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