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鹤年
大山摩穹霄,小山翻洪涛。 或翔丹穴凤,或舞寒江蛟。 奔腾起伏奇观不可状,云锦屏风金碧障。 中有仙家太古坛,鸟啼花发春自闲。 子晋鸾笙乘月过,王乔凫舄凌云还。 环翠楼开紫霞里,更揖鸡峰朝舜水。 千岩秀色傍窗浮,万壑涛声从座起。 烟消日出天溶溶,玉壶倒插金芙蓉。 钩帘相对坐长夏,洒然冰雪生心胸。 君不见天台嵯峨四万八十丈,若非飙车羽轮那得上。 又不见终南盘亘中原五百里,天梯云栈悬绝那可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此诗是一首悼念亡妇的挽歌,全诗共八句。 第一句“荼蓼未为苦”意为:荼和蓼还未够苦。荼,又名苦荼、茶子树,是一种苦味的植物;蓼,一种苦菜。这句是说,荼和蓼的味道还不够苦,比喻丧夫之痛还不算太重。荼、蓼,这里代指丧夫之痛。 第二句“姜桂未为辛”意为:姜、桂味道还不够辛辣。姜、桂都是香料,用在这里,比喻丧夫之痛尚不足为重。 第三句“累累辛苦者”意为:那些辛辛苦苦活着的人
注释: 环翠楼歌:即“翠楼”,是古代诗人的游宴之所。 此名此境孰敢当:谁有胆量能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高歌吟唱? 蓝山道士身姓梁:蓝山指庐山,这里泛指庐山;“姓梁”是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自号蓝田居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环翠楼所见到的美景和听到的美好歌声,表达了诗人对此景此声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首句“此名此境孰敢当”是全诗的核心,也是关键所在。它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和美声时的敬畏之情
《紫芝山房》是元代丁鹤年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先翁的志向和后代子孙的风采,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兴旺发达、吉梦吉祥的期望和赞美。下面将逐句解析诗意,并给出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先翁胸中有丘壑,豫筑园亭向山郭。":这里描述的是先翁心中有着宏伟的景象,他预谋建造一个花园来享受自然之美。"豫筑园亭"表示预先规划,"向山郭"则表明这个计划的地理位置是在城市的边缘,即山水之间。 -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赠戴原》一诗,全诗如下: ``` 赠戴原正 戴生眼如电,读书夜忘眠。 清晨盥栉罢,起居慈母前。 母身康宁子心喜,读书还向书帷里。 缀文调膳秋复春,凤凰符彩驺虞仁。 天心一回,四海平治。 明堂抡材,清庙需器。 栋梁瑚琏宁汝弃。 ``` 释义与注释: 1. 戴生眼如电,读书夜忘眠。 - 戴原正在夜晚学习时,眼睛像闪电一样明亮,以至于他忘记了睡觉
【注释】 鸾: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雄为凤,雌为凰。 恶鸟啄其雏:比喻邪恶势力迫害善良。 伏育补葺:指凤凰的幼子长大后能够修补自己的巢穴。 天锡寿考:上天赐予长寿。 和且平:指天下太平,没有战争。 德义俱无愧:指道德高尚,义理通达。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凤凰的一生,歌颂了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自强不息,繁衍生息的精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的看法。
注释: 胡节妇:指胡家的女子,胡姓女子。 一自失良人:自从丈夫去世。 年年不见春:每年春天都看不到花开花落。 常时折花处:曾经经常折花的地方。 青苔满行路:青苔布满了小路。 即今垂老百事非: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事事不顺心。 箧中惟有嫁时衣:只有嫁时穿的衣裳还在。 姑终养:婆婆终养。 子成立:儿子已成人了。 望夫差胜山头石:希望丈夫在远方能胜过山上的石头,意思是希望丈夫早日归来。 赏析:
神仙中人毛外史,方瞳深碧虬髯紫。 了知大道本无为,况是谷神元不死。 偶因救旱驱玄溟,倒泻银河如建瓴。 功成不居拂衣去,洞庭渺渺君山青。 释义: 1. 神仙中的高人,他的外貌就像毛笔书写的史书一样清晰。 2. 他的眼睛深邃如碧玉,胡须如同紫色的龙须。 3. 他深知大道的本质就是无为,更何况他是永恒的谷神,永远不会死亡。 4. 他偶然因为干旱而驱赶了天空中的玄溟,将倒灌的银河像建起的堤坝一样倾倒下来
赠相者姜奉先 德祐忠臣好孙子,烂烂目光岩电紫。 人间富贵等浮云,琐琐何烦挂唇齿。 滟滪险,蜀道难,曳裾旁人多厚颜。 留取乾坤双老眼,夕阳牛背看青山。 【译文】 赠给相面之人姜奉先: 忠诚的宋朝忠臣好子孙,眼神明亮如岩石中的紫光。 人间的富贵犹如浮云一样短暂,何必在乎那些琐碎的东西呢? 蜀地的险峻,道路的艰难,那些附庸风雅的人大多不知羞耻。 留下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夕阳下,牛背上观赏着青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和相关文学常识进行分析。 “双溪草堂”即“双溪草堂寺”,位于今四川省崇庆县,是唐僖宗时期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 首联:“曰琴曰盖皆名山,双溪衮衮来其间。” 此联写杜甫的故居双溪草堂,环境优美,有高山流水,有绿竹青松,有清泉石上流等等美景。 颔联:“玉龙齐驱绕地轴,青鸾并翥朝天关。”“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