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鹤年
注释: 黄鹤楼 半空金碧何代楼,仙人鹤驾曾一游。 雕槛看云楚山晓,珠帘卷月湘江秋。 楼前云月长无恙,祢赋崔诗角清壮。 西风忽动庾公尘,仙人仍归九天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古迹的五言律诗。全诗共四联,前两联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观感,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典故的引用。 首联“半空金碧何代楼,仙人鹤驾曾一游。”诗人站在黄鹤楼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金碧辉煌、历经沧桑的古代建筑
误入桃源去路赊,武陵春老重咨嗟。 渔郎去后无消息,回首东风几度花。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误入桃源去路赊: “误入”意味着意外或不经意间进入,“赊”在这里可能表示路径遥远或不明确。整体表达了诗人在不经意间进入了一片未被打扰的桃花源般的世界。 2. 武陵春老重咨嗟: “武陵春”是古代神话中的地点,这里特指桃花源所在地。“老”表明时间流逝,“重咨嗟”反映了因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
【注释】 岁晏:岁暮。晏,晚。 百忧:多种忧愁。 击节:拍手打节拍。商歌:商调的歌曲。 商歌未终调:商调的歌声还未唱完。 泪下如悬河:眼泪像黄河一样流淌下来。 故乡:家乡。 渺何许:不知道在何处。 高嵯峨:指高峻、雄伟的样子。 有家不可归:没有家可以回去。 无家将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家的诗。诗中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因不能回家而产生的痛苦心情。
【注释】 植:种植。樗(chū):一种树木。轩:高敞的房屋,这里指高官显爵。徂徕:山名,在山东省泰安市。苍松干:即苍松之干,指苍松。峄阳:山名,在山东省枣庄市。孤桐枝:只有一根枝条的桐树。矫矫:形容龙腾蛟跃的样子。卧龙节:传说中卧龙(诸葛亮)有卧龙剑节。娟娟:形容凤姿,即鸾凤之仪态。琴瑟:两种乐器。栋梁:比喻国家或集体的支柱。采之斲(zhuó)之生辉光:意思是说这棵桐树的木材可以用来制作乐器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是写景抒情,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最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注意答题时不要偏离诗歌的主题。“月落江城转四更,旅魂和梦到滦京”,首句点明时节为夜晚,地点在江城,时间已是深夜四更,此时诗人正与妻子分别,独自漂泊在外,孤苦无依,心情凄苦惆怅。“旅魂”指的是游子思归的魂魄
```plaintext放舟长怪武陵人, 强觅桃花洞里春。 若使仙源通一线, 如何避得虎狼秦。 ``` 注释: - 《题桃源图》是明朝史谨的作品。 - “放舟”指诗人乘船而行,“常怀武陵人”,意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强觅”意为勉强寻找或寻找不到,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 - “桃花洞”代指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也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 - “若使仙源通一线
【注解】 榆荚:榆树的种子,像豆子一样小。 上界:天界,这里指天上。 蜂蝶:即花间蜜蜂、蝴蝶。 【赏析】 此诗写暮春之景,抒发伤春之情。首句“暮春”点明季节,为全诗定下基调。次句“榆荚搅晴空”是说暮春时节,榆荚纷飞,搅乱了晴朗的天空。榆荚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春天的象征,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雎鸠”,指的就是鸳鸯鸟
注释: 读郑氏义门传:阅读关于郑氏家族的记载,其中提到了他们的家族世系和风俗习惯。 每病汉民歌布粟,忍闻秦俗德耰锄:每当听到汉朝百姓歌颂丰收的景象时,我不禁感到痛心,因为我知道秦国的风俗已经变得如此恶劣,以至于人们不再使用耕具(如耰锄),而是用布匹来交换粮食。 郑家九叶犹同爨:在郑家的九代人中,他们仍然保持着同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深感惊讶。 风俗如今古不如:现在的风俗与古代相比,已经大大不如了。
注释: 牡丹:名花倾国不凡材,池馆春深尚未开。风雨一宵桃李尽,异香清晓九天来。 名花倾国不凡材: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是花中的佼佼者,其独特的品质和魅力令人惊叹不已。 池馆春深尚未开:春日的牡丹还没有盛开,池塘馆舍里的牡丹花还没有完全开放。 风雨一宵桃李尽:一夜风雨过后,所有的桃花和李花都已凋零。 异香清晓九天来:清晨,一阵清新的花香飘散开来,仿佛从九天之上传来。 赏析:
【注释】 闻箫:即“听箫”,古代指在丧家吹箫招魂。周勃:西汉开国功臣,曾与陈平共辅高祖,为汉王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伍员:春秋时吴国的大夫,名员,字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后,他忍辱负重,逃往楚国。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江西安抚使之时。诗人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为背景,抒发了对英雄的感慨。首联用两个典故:一是说即使有人为新君吊丧,也不会想到是周勃;二是说即使有人来乞食,也不会想到是伍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