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榆荚搅晴空,上界春归下界同。
蜂蝶纷纷竟何在?独留杜宇怨残红。

【注解】

榆荚:榆树的种子,像豆子一样小。

上界:天界,这里指天上。

蜂蝶:即花间蜜蜂、蝴蝶。

【赏析】

此诗写暮春之景,抒发伤春之情。首句“暮春”点明季节,为全诗定下基调。次句“榆荚搅晴空”是说暮春时节,榆荚纷飞,搅乱了晴朗的天空。榆荚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春天的象征,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雎鸠”,指的就是鸳鸯鸟,而鸳鸯鸟的羽毛又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因此,榆荚的纷飞也就成了春天到来的一个标志,诗人用榆荚纷飞来描写暮春之景,既贴切又生动。“上界春归下界同”,意思是说天上的春天回到人间了,地上的春天也和天上的一样。“下界”指的是人间,这是说春天降临到了人间,使人们感到欣慰。

三、四句写春天离去的情景。“竞何在?独留杜宇怨残红”,意为花儿们纷纷凋谢,只剩下杜鹃鸟在树上哀怨地啼叫;只有杜鹃鸟还在哀怨着那些落在地上的红花啊!这两句是说春天离去了,而花儿们都凋谢了,只有杜鹃鸟在树上哀怨。这里的“竞何在?”是对前面“榆荚搅晴空”一句的反问,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惆怅之情。“独留杜宇怨残红”则写出了杜鹃鸟因思念故土而发出悲鸣,其声凄厉,使人听了心酸,从而更加表现出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情绪。

这首诗以暮春为题材,借暮春景象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景象,渲染了暮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后两句写春天已去、花儿凋零、杜鹃鸟哀鸣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情感真切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