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维垲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晓行即事」 - 描述清晨出发时的景色和心情。 2. 登车残梦续沈沈 - 形容早晨出发时,带着未完全消散的梦境。 3. 寒逐轮蹄料峭侵 - 随着车轮滚动,寒冷逐渐侵袭。 4. 枯树着霜疑是雪 - 树上的树叶被霜覆盖,让人误以为下过雪。 5. 远山迎日半犹阴 - 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有些昏暗。 6. 江南消息愁兵事 - 来自江南的消息可能与战事有关,引起忧愁。 7.
【注释】 如许:如此,这样。 头颅两鬓斑:指年纪大了,头发已白。 移文:书信。 一春花柳江边尽:整个春天的花草树木都落尽了。 郭外环:城外被风涛环绕。 借箸更休谈击贼:放下筷子不再谈论如何抗击敌人。 身居吏隐间:身处隐居生活之中。 【赏析】 《送人还山》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作于淳熙四年(1177)。当时,作者正任静江(今广西桂林市)知府。诗中描写了送人归隐的生活情趣。 首联点出“送人”
【注释】 湖口:今江西省九江市南。王景略:指北宋末年的名将王全斌,因反对投降而被杀。庾兰成:南朝梁代诗人庚肩吾的字,因家在兰陵(今山东临沂),故称。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诗。首四句写作者春日出行。 第一联“春来驱马出燕京”是说春天来了,我骑上马要离开京城到南方去了。“驱”,是赶,驱马即骑马,“驱马”是说马跑起来快。“燕京”,这里指北京,因为当时金国占据北京。
荒村寥落树无边,齐鲁征尘接蓟燕。 马踏寒沙风四起,雕盘大漠日孤悬。 登车敢负澄清志,抚髀惭逾少壮年。 笑问此来欲何事,朝朝犯晓走霜天。 诗句释义 1. 荒村寥落树无边:荒废的村庄里树木显得稀疏而遥远。 2. 齐鲁征尘接蓟燕:从齐鲁到蓟燕(古地名)的路途上,尘土飞扬。 3. 马踏寒沙风四起:骑着马走过冰冷的沙地,风四起。 4. 雕盘大漠日孤悬:在辽阔的大漠中,太阳显得格外孤单。 5.
【注释】 过邳州:经过徐州。徐州,古地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东北。 城外远征骖(cān) :徐州城郊外远足时,坐骑的骖马也跟随。 遍眼风尘世路谙(ān):一路上看到满眼的风尘、道路熟悉。 屈指(qū zhǐ):屈算手指。 离家将一月:离家已经有一个月了。 江南:泛指南方地区。 赏析: 此诗是作者由徐州返回途中所作。首联写旅途之遥远;第二联写旅途之艰辛;第三联写旅途之漫长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然后输出译文,最后进行赏析。注意“荒草”是“残垒”的修饰语,“残垒”是“迷”的宾语;“斜阳”与“下戍楼”都是描写景物,是并列结构,“下”是状语,修饰“戍楼”;“赤眉余党尽”“碧血故人留”两句都是主客关系,“尽”和“留”都修饰“党”,都是谓语;“判虎台边路”是“萧条满目秋”的状语,“秋”为名词作动词用,表示秋天的特征。 【答案】 (1)十年后重游此地,往事如烟。
如许头颅两鬓斑,移文应亦汗尘颜。 一春花柳江边尽,三面风涛郭外环。 借箸更休谈击贼,读书何待乞还山。 旅窗岑寂终朝坐,已是身居吏隐间
春来驱马出燕京,本拟西江取道行。 时局休谈王景略,乡园愁赋庾兰成。 但逢险阻心宜壮,得免流亡愿已平。 三月舟车遍游历,笋舆前去又山程
褚维垲是清代的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字子卿,号爽斋,余杭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入境庐诗稿》中,该作品集中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褚维垲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且在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方面也具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褚维垲是清代的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字子卿,号爽斋,余杭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入境庐诗稿》中,该作品集中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褚维垲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且在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方面也具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