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许头颅两鬓斑,移文应亦汗尘颜。
一春花柳江边尽,三面风涛郭外环。
借箸更休谈击贼,读书何待乞还山。
旅窗岑寂终朝坐,已是身居吏隐间。

【注释】

如许:如此,这样。

头颅两鬓斑:指年纪大了,头发已白。

移文:书信。

一春花柳江边尽:整个春天的花草树木都落尽了。

郭外环:城外被风涛环绕。

借箸更休谈击贼:放下筷子不再谈论如何抗击敌人。

身居吏隐间:身处隐居生活之中。

【赏析】

《送人还山》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作于淳熙四年(1177)。当时,作者正任静江(今广西桂林市)知府。诗中描写了送人归隐的生活情趣。

首联点出“送人”。写朋友年纪大了,头发已白,而且要回到山林中去。这是很自然的。颔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送别时的景色与心情。上句写眼前景,一个“尽”字写出了春天将尽时江边的荒凉景色。下句则由景入情,用拟人的手法把风涛写得好像也懂得人事,仿佛在对朋友说:“你看我多有力量!”这两句以动衬静,既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又表现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颈联写送行时的情态。“借箸”,典出《晋书·王徽之传》,据说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爱鹅,曾因有人送他的一对白鹅而高兴得手执象笏站在鹅旁久久不愿离去,以致竟忘记招呼客人吃饭。后来人们就用“王徽之效齐衰”、“王徽之尝燕”等典故来称颂主人热情款客。这里,诗人借以表示自己的谦虚。“谈击贼”三字表明自己不图功名,只求清闲。“乞还山”,则是说自己渴望归隐山林。尾联写送别后的情景。“岑寂”二字,既描绘了环境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已是身居吏隐间”,则表明诗人终于摆脱了官场的羁绊,回到了隐居的生活之中。全诗情感真切,意境深远,语言自然,清新隽永,为历代读者所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