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承
有调 相思回梦入青扉,隔夜红绡月色微。 巫峡行云含雨出,章台折柳带春归。 颦开镜里新沾黛,笑拂床头旧舞衣。 怪得莺莺憔悴死,鸳鸯花下又双飞。 译文: 在梦中思念的人回到了我的窗前,月光下的夜晚,薄纱般的窗帘透着微弱的月色。巫峡中的云雾夹杂着小雨飘荡,而章台上的柳枝似乎也随着春天的气息摇曳。她轻轻掀开了脸上的妆容,露出了新的黛色,我也笑着抚摸着她床边的旧舞衣。我不禁感叹为什么她的容颜如此憔悴
晚渡西湖 西湖宜晚渡,趁得采莲船。 越女娇吴客,搴衣再索钱。 注释: - “西湖”:指的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景点,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 “宜晚渡”:表明在傍晚时分进行渡江或湖上游览是最为合适不过的,因为这时天气凉爽宜人,风景也更加迷人。 - “趁得”:意味着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这里的“趁得”强调的是时间的充裕。 - “采莲船”
在欣赏扬州歌四首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韵味。下面将结合诗句内容进行逐一解析: 1. “二十四桥边,当垆谁可怜” - 诗意解读:“当垆”一词通常指代酒店中的女服务员,这里特指那些在二十四桥边卖酒的女服务员。诗人通过“谁可怜”表达了对这些女性的同情之情,反映出当时女性地位的低下。 - 文化背景: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明朝中后期
【赏析】 秋雨欲浮村,青螺上床脚。 日出过东邻,船头系篱落。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 首句“秋雨欲浮村”,以生动的视觉形象表现了秋雨降临时的情景。秋雨绵绵,仿佛要把整个村庄都淹没,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诗人用“欲”字形容秋雨来临的势头,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次句“青螺上床脚”,则通过比喻手法,将秋雨与床脚相联系,形象地描绘了秋雨滴落在床上的景象
释义: 雨后的野平小桥下,波涛翻涌蓼花乱。 砍竹子编织成青色的篮子,门前摆放着开捕的蟹网。 译文: After the rain, the small bridge of the field is level; the waves of the lake are chaotic and the lotus flowers on it are uprooted. Slash bamboo
风雨泛太湖,宿松陵长桥漫兴。 群飞鸥鹭逐筜衹,予亦扬帆赴杳冥。 洒鬓湖风寒气白,打船春雨浪花青。 水边万树来江县,云里双峰出洞庭。 七十二桥灯火乱,野烟沽酒宿渔汀。 诗句解释: 1. 群飞鸥鹭逐筜祇:一群飞翔的鸥鹭追逐着白色的荻草。 2. 予亦扬帆赴杳冥:我也扬起帆驶向无边的远方。 3. 洒鬓湖风寒气白:我披散着头发,任由湖风带来的寒意吹拂,让冷气在脸庞留下痕迹。 4.
诗句原文: 暮雪摇空江,美人隔烟水。门外寄书人,芦花裹双鲤。 译文注释: 在寒冷的傍晚,雪花飘落在空旷的江面上,远处的美人仿佛被迷雾遮掩,难以看清。一位邮差正在门外等待,他手中的信件被包裹在芦花之中,就像一对美丽的鲤鱼。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雪景和生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暮雪摇空江”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江面景象,给人一种寂静而宽广的感觉
【注释】济之:即王涯,字济之。 杂言解嘲二首:指《杂言解嘲》和《嘲解嘲》,都是唐代诗人王涯所作的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而作,借张京兆(即张仲素)画眉之事来嘲笑王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首句“济之怪余久归赋杂言解嘲二首”,表明了作者要写这首诗的目的。济之是作者的朋友,两人交往甚密。济之久不归,作者便写了这两首诗,以表达对他的关心。 第二句“梁鸿无好兴”
济之怪余久归赋杂言解嘲(二首)白绩含闺怨,吴蚕五月空。 但知桑叶绿,不识茜花红。 注释: 1. 这句诗的意思是“白色的蚕茧里充满了闺中女子的哀愁”。这里的“闺怨”指的是女子在闺房中因思恋而引起的痛苦和忧愁。 2. “吴蚕”指的是产于吴地的蚕,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3. “五月空”指的是五月时节,天气炎热,蚕丝生长缓慢,因此很难养出新的蚕丝来。 4. “但知桑叶绿
鸣玉园杂景二首·鱼扈 山童报新水,没到樱桃树。双飞跋扈鱼,冲散落花去。 注释:春天的山童带来新水,但却没有到达樱桃树下。两条鱼儿相互追逐嬉戏,仿佛在冲散落在地上的花瓣。 译文:春天的山童带来新水,但没有到达樱桃树下。两条鱼儿相互追逐嬉戏,仿佛在冲散落在地上的花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山童、樱桃树和鱼儿为主要元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