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曾
【注释】 休休:闲适的样子。支父:人名。 八埏:八方的边际。 阴寝阳觉:指阴阳两极互相制约,相互转化。 神寂而恬:精神安静而恬淡。 巍巍二帝:形容二帝(尧、舜)的伟大。 不遑长谢:没有闲暇去多说感谢的话。 缮(shàn)性自全:保养性情,使自己得以保全。缮性,保养性情。 【译文】 闲适自在的支父啊,道义重要在八面。 阴与阳相互作用,精神平静恬淡。 伟大的二帝相继,大器传给后人。 来不及多说感谢话
注释:啮𡙇是师的化身,具有高超的智慧。至道相延,指师的教义影响深远,为宗王祖辈所继承。遐言未卒,意指师的言论尚未结束,但已经让人心生睡意,暗示其言辞深邃而富有哲理。灭影山隅,指师的影响力已遍及山野角落,但并未追求天配,即不追求超凡脱俗的地位。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一位高超智者(啮𡙇)的智慧和影响力。诗人认为这位智者拥有上乘的悟性,他的教义深远,能够传承给宗王祖辈,影响了整个宇宙。他的言辞深邃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二 王倪王倪天士,缺也问道。 育艾尔神,一绵虚抱。 寒暑何侵,风雷弗眊。 大准玄黄,权舆上教。 注释:王倪是古代的隐士,他天资聪明,博古通今,善于思考和领悟道理。他经常问道于天地之间,探索宇宙的奥秘。他的精神世界如同养育着他的神祇一般,宽广而深远,能够包容万象。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都无法侵犯他的身心,他的意志坚定如山岳,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注释】 虞皇:指尧。尧帝曾御宇天下,虚心请教有德的禅者。石户之农:指隐居山林的隐士。至人:指得道之人,仙人。天位:指天子。以干:指辅佐天子,治理百姓。沧溟:指广阔的海洋。清踪:指隐者的清高节操。莫写:无法描写。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颂诗。歌颂的是那些在朝野之间隐居的人,这些人是隐士、仙翁、高士等。他们都是得道之人,不问世事,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通过歌颂他们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诗中各句的解释: 1. 老莱子(春秋时期的隐士):老莱子,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这首诗中,他被比作高士,即品德高尚的人物。 2. 楚莱避纷:指老莱子隐居到楚国的莱地,远离了尘世的纷争。 3. 蒙阳寄耜:蒙阳,地名,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南;耜,农具,用来翻耕土地。老莱子在这里用农具代替自己的身份,隐居生活。 4.
【注释】稷:即伯夷,传说中商末孤竹君的长子。 【赏析】此诗是颂扬伯夷的。小臣稷是伯夷的后人,所以诗人称他为“微尔齐氓”,意思是说稷虽出身于齐族,却有高尚的节操,不与齐人同流合污。“巍崖独拔,苦节自贞。君軿数过,聊得瞻迎”两句写稷的品格。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而稷能独拔众峰而居,这正说明他有坚贞不屈、卓而不群的气节。“君軿数过,聊得瞻迎”二句说君王几次经过这里,都只是远远地望了望
【注释】 长沮桀溺:春秋时期陈国贤士叔齐和伯夷,他们不愿做官,隐居在首阳山,以耕作为生。后以“长沮、桀溺”为隐士的代称。 并耜:锄头和犁。耜是农具,用来翻土。 敬询渡济:敬询指鲁国大夫孟敬子(字季子)之子孟武伯,他向鲁哀公求教治国之道。 暂驻浮车:孟武伯乘车去会见鲁哀公。 飘然无答:态度高傲,不回答孟武伯的话。 物情不足:物情,事物的道理;足,满足。意思是事物的道理不够充实。 隐德有馀
【注释】 1. 伯阳:指老子。 2. 圣老:对老子的尊称。 3. 人貌:人的相貌,指人形。 4. 天行:指天道运行。 5. 寿经亿代:寿命经过千年万代。 6. 道冠群生:道德高于万物。 7. 龙:这里指《周易》。 8. 礼得:指《礼记》。 9. 书成:指《尚书》。 10. 西关:指西周时期。 11. 玄化冥冥:指玄妙的教化深不可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赞扬了道家的圣人老子
【注释】:弦高(人名):春秋时郑国良大夫,为智伯所逼,退守西城。 托迹迁贾:寄身于迁贾氏门下。 穆扬:秦国的国君秦穆公。 周:指晋国。 矫命犒师:假传君命犒赏军队。 阴:暗中。 纾国祸:解除国家的危难。 辞赏:不接受赏赐。 居夷:在边远地区。 弗顾:不顾忌。 赏析:此诗是《高士颂》中的第14篇,赞颂了一位名为弦高的贤者。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的人。 诗的前两句写弦高与秦国的关系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十一 披裘公 负薪炎暑,吴有一翁。 粗絺弗御,冒彼蒙茸。 季札相逅,遗拾不从。 姓名终閟,空仰高风。 注释:披裘公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隐士。在酷热的夏季里砍柴,却穿着薄皮衣,冒着浓荫,不顾蚊蝇。季札曾与他相遇,他捡到遗失的东西却不接受,姓名最终被埋没,但他的高洁品格和崇高节操让人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