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峡山初见月 | 一线天边万里愁 何吾驺创作七言绝句《峡山初见月》,描绘了作者在高楼上远望时,眼前烟笼蒹葭、雾罩杨柳的景色所引发的深切乡愁。诗句“一线天边万里愁”,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孤独与寂寞;而“孰知更向长安道,不照关山照敝裘”则揭示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受。此诗语言简练而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考。 注释: -
注释: 1. 漫题:随便写的诗。 2. 一朝云黑雨如潮:一夜之间,乌云密布,大雨滂沱。 3. 芳草池塘未寂寥:芳草绿油油的,池塘边也显得不寂寞。 4. 莫使鹡令伤别侣:不要让那悲伤的黄鹂鸟(鹡令)打扰离别的人。 5. 杜鹃犹自泪痕飘:杜鹃鸟还在不停地啼哭,仿佛在为离人落泪。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景象和深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的情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注意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寺门黄叶午风飘,僧供清茶马首邀”意思是:寺院的大门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在中午的微风中摇曳飘动;僧人端出清香的绿茶,请马饮后离去。“不见远公长笑去,何人相送虎溪桥”意思是:没有见到那位名叫慧远的大和尚,笑着离去了;有谁相送到虎溪的石桥呢?“远公”指慧远,南朝宋佛教高僧。他于公元427年东渡,在浙江吴兴(今湖州市)建立东林寺
注释 1. 桥东:桥的东边,泛指桥边的某个地点。 2. 三别:分别三次。 3. 三暮春:春天已过三回,即多次春末。 4. 折花相赠泪沾巾:因离别而伤心流泪,故以折花为友送别,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5. 不知来岁天涯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6. 天涯去:远行至远方,形容距离遥远。 7. 花下那寻折赠人:在遥远的他乡,哪里还能寻找到曾赠送自己花的人? 8. 赏析:
玉山南楼对月 【注释】: 一自扁舟别故园,几逢明月不成圆。 玉山今夜还逢月,依旧蛾眉到帐前。 【译文】: 自从离开故乡后,几次遇到明月都未能如愿。今晚在玉山南楼再次见到月亮,那美丽的月色依然映照着帐篷的前面。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一自扁舟别故园,几逢明月不成圆”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后,多次遇到明月却未能如愿的心情。颔联“玉山今夜还逢月
【注释】 飘然:形容梅花洁白如雪,随风飞舞的样子 玉:形容梅花洁白如玉。 更掇:摘取。 三花:指梅花的三种颜色。 六出:指雪花有六种颜色。 酒中仙:指喝酒的人。 逾工:超过别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戴公纶和友人在寒冬赏梅时所作的咏物诗。前两句写梅花的洁白、飘飞、洁白如玉,风姿绰约;第三句写梅花与白雪争艳,洁白如玉,风姿绰约。最后两句说:梅花洁白如玉,胜过雪花,饮酒之人,都称梅花为“酒中仙”
【注释】 (1)舟中:在船上。 (2)天竺和尚:天竺,古印度的别称;和尚,指僧人。 (3)山深洲渚不胜寒:山势深邃,水渚荒凉,难以忍受寒冷。 (4)念尔羁孤客:思念你这位被羁旅的异乡人。 (5)计难:计划难以实现。 (6)杖头:拄着拐杖。 (7)长安:指唐朝都城长安。这里泛指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天竺和尚远行到长安的关切和期待之情。全诗以写景起兴,抒发了离别之情
【题解】 此诗为作者晚年的作品,其时他已在岭南度过半生,对岭南有很深的感情,曾作《岭上逢杨开府》一诗:“我昔南海使,今过岭之南。君知我旧事,我与君同看。我今在何处,南海使君家。使君家何在,云出无因归。”此诗即写自己当年在岭南的所见所闻。 诗中“月出秋江潮正平”二句写诗人乘船经过潮州时的所见;“君看一片蒲团地,容得枯髅几送迎”二句写诗人看到岭南一带佛寺众多,和尚多而灵验。 【注释】 粤:广东。
诗句原文如下: 得意帘前绕合欢,月光从自度栏干。 玉兰解瓣将舒蕊,可待停风怯曙寒。 翻译和注释如下: - 诗意解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婚之夜的美好期待。第一句“得意帘前绕合欢”,描绘了新婚之夜,两人在帘前共度欢乐时光的情景。“合欢”意味着夫妻之间的亲密和谐。第二句“月光从自度栏干”,则展现了诗人在月光下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优美。 - 赏析
【注释】 1. 天竺:梵语Tissa的音译,即古印度。 2. 苍翠:青翠。 3. 游仙梦:指仙人的梦境。 4. 万仞山:极高的山峰,极言山之高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留别天竺和尚的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登高作赋,次二句记与和尚同游的梦境,尾二句以游仙梦作结。诗人在登高途中偶遇和尚,便与其同游于万仞(极高)山中,并共作游仙之梦,表达了诗人与和尚之间的友谊。 前两句写诗人登山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