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注释】 道人:道士。身世:指个人命运。浮沤:比喻人生如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七十开帙:打开书本。苦未休:指生活艰辛,困苦没有停止。燕雀:比喻小人。沐猕猴:喻指在权贵手下为官。包胥(wūxī):春秋时期楚国大臣,被吴国打败后,曾痛哭于秦廷上求援,后得到秦国的帮助,楚国得以复国。楚囚:楚国囚犯,泛指受困之人。白发数行:形容头发花白,年纪已老。频作计:频频制定计划。长驱直北:直指北方
月下同诸子发舟游西樵楼头月色映溪沙,大海潮生拥汉槎。 有约浮山淹九月,偶来樵路访三花。 扬帆似借仙人驭,洗灶凭煎处士茶。 岂为陟幽恣胜赏,他年吾尔共携家。 注释:楼头的月光照射在小溪的沙滩上,大海的潮水涌起,好像拥着一条从汉地来的船。我和朋友约定了九月到浮山去,顺便拜访三花。扬帆就像仙人驾驭神船一样,洗锅灶就像煎煮道士的茶叶一样。难道只是为了欣赏这幽静的地方而来这里吗
注释:这芙蓉是我熟悉的花,秋天来临时,它的本真和末节都焕然一新。你不必羡慕我的衣服,我可以把它送给佳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赞美了芙蓉的芳洁、高华之后,巧妙地把衣服与芙蓉相提并论。诗人以芙蓉自喻,以衣服比佳人,既表现了芙蓉的美,又暗示了诗人的情意。这首诗构思巧妙,用语新颖,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解析】 此为《全唐诗》所收的一首五言律诗。“底事”,何事;“开帙”,打开书卷,泛指读书。首联点出题意:“七十开帙二首”指的是作者于七十岁时,重新整理旧作,写下了这两首诗。“底事如烟岁漫增”,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但作者却依然在读书写作,没有因为年老而放弃,这是什么原因呢?“犹自拂鹓簪”,还是像当年一样,保持着对官场的执着和追求。颔联写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
注释:在挥动酒杯谈论着一同去探访仙人的踪迹,书信送到云山,还没有允许我跟随。第二天清晨,我要独自骑着马去玉洞,后半夜,我在穗城听钟声。我选择最好的路径,只依靠着我双足的鞋子,纵情地漫步,一边吟诗,一边用手中的筇杖。想要把题字密封好寄给他人,却又怕回首时看到鹧鸪的山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黄逢永的信,表达了自己对黄逢永订游西樵的愿望和期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以及写作背景等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注解和注释进行赏析。 “古木千章杂薜萝”,这一句是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图景: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叶繁密,上面爬满了各种各样的藤蔓。这些古木和薜萝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接下来写到:“懒云苔径少人过。”这一句是进一步渲染了这幅画中的静谧氛围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体诗,首联描写诗人远赴梅州,在江间载酒望梅山的景象。颔联点明题意,“又开豪杰千秋眼”是说英雄豪杰的眼中都能看到千年之后的历史景象,“得借名贤半日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名人雅士相聚的惬意之情;颈联运用典故,“干戈凭阖辟”暗指战争,而“鱼鸟待飞还”则是说鱼儿鸟儿在等待自由回归,这里也寓含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古时名将良相缺乏的感慨
【译文】 初夏时节,我独自站在江边,看着那寒风瑟瑟的江关,翠微山峦被冷风吹得一片肃杀。我想起了那些还在晒着衣服的侍臣,他们穿着夏天的衣服,在炎热的夏天里劳作。 夏日里蝉鸣的声音,就像是想要和莺鸟争鸣一样,而燕子多是随着白雁归来。老马已经没有当年的风采了,只能躺在短榻上度过时光,扰龙之术已无,只能依靠斜晖来取暖。谁家的夜笛传来了风雨声,潇湘半幅,与掩闭的门户相伴。 赏析:
【注释】 己丑:农历七月一日。秋色:秋季的景色。家庖:内厨。余刍豢:指多余的饲料。海市:传说中海上所建的楼阁名。初衣:新衣服。铃柝(tuò):《汉书·五行志》载:“夜半,天既清,以火为罗,名曰‘宵”,以御群邪。”后用“铃柝”比喻更鼓之声。枭鸟:即猫头鹰,又名鸱枭。虎贲:古时官名,掌武卫,也指勇士。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报书: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联“岁岁秋风异卜居,今年秋色照霞裾”
【注释】 经春门径:经过春天的门径。 忧国无能:忧虑国家而不能有所作为。枕碧隈:靠在青翠的山冈上休息。 有可付人终老得:有值得托付的人能终老于我。无因遣闷赖君来:没有理由使我感到郁闷而你来。 异时鸡黍:将来有客人来时。 遭乱耕耘不用材:在战乱中,耕种不用木料。 倘许八龙同下食:倘若允许我和八个人一起吃饭。 扁舟百里日过回:乘坐扁舟一日能行百余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