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藩
注释: 次韵和麦召苃旅汕感怀:我再次为这首诗歌作诗。 忧世空惊两鬓丝,故园回首隔天涯。忧世空惊:忧虑世事,惊扰了两鬓的白发。 故园回首隔天涯:回想故乡,却只能遥望而无法到达。 腊梅花放春光近,想见离怀共抚时。腊梅花放:腊梅花盛开,春天的气息渐渐临近。 想见离怀:思念着离别的心情。 共抚时:共同度过时光
山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的山景图,通过写景抒发了对往昔游历的怀念之情。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牛皮嶂上雨空蒙,俯视忽惊失众峰。 - “牛皮”可能是指山势陡峭如牛皮一般,“空蒙”形容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俯视”表明作者站在高处向下看。突然之间,他看到了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山峰,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和惊喜。 - 关键词注释:牛皮嶂、空蒙、俯视、失众峰 - 赏析
【注释】 银瓶滚雪试新茶:比喻新茶如同银白色的雪,晶莹剔透。 槐火新添兴味赊:槐树燃烧的火堆为人们带来新的情趣和乐趣。新添的兴味,即新增加的乐趣。赊(shē),长久。 最是月明风定后,一篇秋水读南华:最能体现诗意的是明月高悬、清风徐来之后,此时读《庄子·逍遥游》最为适宜。秋水,指庄子的《秋水》。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以写月夜品茶为题的小令,作者用“消夏”作题名,点明了写作目的
【注释】 江城:泛指京城。几度:屡次。鸣笳:指战地吹响的军号。极目:远望。烟尘:指战争的硝烟。蜀魄:指蜀国的孤魂,这里代指蜀国亡国后的人。乘风:指乘船。仙人槎:指神话传说中的木筏,传说为西王母所乘。杜: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万劫:指漫长的时间。冬青:一种常绿小乔木,又名冬青树。桑麻:指田野上种植的桑树和麻类植物,这里借指田园。 【译文】 京城多次听到战地的军号声,极目望去烟雾弥漫的战争烽烟日渐斜倾
以下是对《题画兰》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疏疏花叶墨痕乾":稀疏的花叶在墨水痕迹干后显得更加明显。 - "刚欲平章下笔难":想要下笔描绘,却觉得难以把握。 - "尽道香为王者贵":人们都说兰花是高贵之物。 - "几人解共牡丹看":有几人能够理解并欣赏牡丹之美? 2. 译文: - 疏疏的花叶和墨水的痕迹使得画面更显突出。 - 尽管想要下笔描绘,但感觉无从下手
【注释】 ①流水高山:语出《列子》:“伯牙善鼓琴,锺(即钟子期)听之,方(方兴未艾)于高山上,已(已然)至于太山之巅矣。方兴而叹曰:‘兮(乎)高山流水!’”后遂用“流水高山”喻知音难遇。 ②焦尾:相传是战国时的楚人宋玉所制,有弦声如急雷。 ③拂琴抚缦:弹奏琴曲。君休笑:请不要嘲笑。 ④寄兴:寄托情思,这里指借音乐抒发情感。 ⑤不(bù):无。 【译文】 溪水清清山峦秀秀,偶然之事何必多想
【注释】 1.山行:即山路行走。 2.履石穿云不计程:指山路险峻,一步一脚印。 3.东风吹雨入松声:形容山路上风大雨猛。 4.举头忽讶天如线:形容山路高耸,抬头仰望,仿佛天空如同细丝一样。 5.人在深山峡里行:形容诗人在深深的山峡中行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诗通过描绘山路的险峻、风雨的猛烈和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
《山行》 注释: 落花满径湿香泥,步履匆匆踏过东坡又转西。 忽听声声行不得,万山深处鹧鸪啼。 译文: 落花洒满了小道,湿润了泥土,脚步匆匆地走过了东坡又转到了西。忽然间听到了声音,原来是鹧鸪在万山的深处啼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行走的景象。首句"落花满径湿香泥,步过东坡又转西"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情景。落花满径,湿润的泥土,暗示着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转换
消夏词 楝花开过日方长,菡萏风来满院香。 雪藕一瓯棋一局,人间何处不羲皇。 注释: 1. 消夏词:消,同“消”,消散;夏,指炎热的夏天。消夏词,即夏天的诗词。 2. 楝花(miàn huā):楝树的花,又称楝素。 3. 菡萏:荷花的美称。 4. 雪藕:白色的藕。 5. 羲皇:指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美景和闲适的生活
【注释】 ①破萼:梅花开放。羯鼓催花,形容梅花开得早而快。 ②晓风:早晨的风。 ③怪他玉骨崚嶒甚:奇怪他这么高傲,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它不开花。 ④不到天寒总不开:没有到冬天,梅花是不会开的。 赏析: 这首诗写梅花不畏严寒,不与桃李争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首句“破萼无须羯鼓催”,用“羯鼓”比喻春天的鼓点(指报春的声音),说梅花不需羯鼓催促就自然开放,表现了梅花凌寒独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