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无端唧唧应秋吟” 这句诗的意思是,蟋蟀在秋天里发出的声音,似乎在回应人们的哀怨之声,这种声音让人不禁联想到离别之情。 第2句:“引起离人惜别心” 这句话描述了蟋蟀声引发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他因此更加珍惜与离别之人相处的时光。 第3句:“旅馆灯昏惊梦断”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旅馆中,因为听到蟋蟀声而惊醒
诗句释义 1 觅心不得说安心: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认识,即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时,如果无法找到,那么谈论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心)就显得空洞无物。 - 觅心:寻找内心,寻求精神的安宁与平和。 - 说安心:谈论如何达到心灵的平静或安宁。 2. 惭愧风前薝卜林:这句表达了一种因自我反省而感到羞愧的心情。 - 薝卜林:指植物名,这里可能象征某种虚幻的景象或境界。 3. 大地山河原泡幻
这首诗是和王君少筠的四声诗,也就是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鸣条拂幔漏声阑,独坐灯前感百端。 鸣条拂幔,是指夜晚的风声和窗帘被风吹动的声音。漏声阑,指的是时间到了深夜,漏壶中的水滴完了,发出的声音也停止了。独坐灯前,形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灯光下。感百端,形容心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 修竹愁生前度密,疏林夜酿几分酸。 修竹愁生,是指竹子在秋天来临的时候,叶子凋零,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前度密
满林萧飒势将摧,并入遥空旅雁哀。 【注释】树声: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萧飒: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势将摧:形容树木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样子。遥空:天空中。旅雁哀:远飞的雁群发出悲伤的叫声。 几度开门疑看雨,有人倚枕误听雷。 【注释】几次打开门,好像听到了雨水落地的声音。误听雷:误以为是雷声。 枝头影压蟾光碎,叶底寒催鹤梦回。 【注释】枝头上的影子映照着月光,让月亮变得破碎了
【赏析】: 此诗以捣衣声写离情,以月照、灯摇写相思,构思别具一格。全诗八句,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严谨而紧凑。首句“砧声”点题,次句“急节繁音信手挝”,描摹捣衣之声。第三、四两句用典,窗隔绿纱的捣衣者不知杵在何处,只有灯摇曳,红豆如波般荡漾。第五句写月光,第六句写风。最后一句“却笑老怀容易感”,反跌出主题,说自己虽然有老病,但诗魔不入老怀,所以不能成诗。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之作
诗句逐句释义 1. 教义怀疑欲细谈,问君高论可容参。 - 教义怀疑:对佛教教义的怀疑或质疑。 - 欲细谈:想要详细讨论。 - 问君高论:询问你关于佛法的高深见解。 - 可容参:能否允许我参与其中进行讨论。 2. 名心未化终非佛,痴望犹存总是凡。 - 名心未化:指未能摆脱世俗名利之心。 - 终非佛:终究不是真正的佛陀。 - 痴望犹存:虽然有所期待(如成佛),但仍未实现。 - 总是凡
【注释】 舟次龟湖:在江西南昌,是赣江的入鄱口。万岭回环似玉城:形容山峦重迭,连绵不绝,如同一座巨大的玉城;万岭,指群山之多。铜旗铁帽更峥嵘:形容旗帜像铜一样闪亮,帽子像铁一样坚固。更峥嵘,更加高耸入云。山连邻境云斜出:形容山峰与邻接的边境相接,云雾从山顶缓缓流出。石压江门浪怒争:形容石头重重地压在江边的门户上,波浪汹涌,激烈地相搏。夹岸梅花香断续:形容两岸的梅花香气时断时续。参天竹树绿纵横
【诗句释义】 1. 参天黛色郁森森,独倚悬崖阅古今。 注释:参天的松树,颜色深黑如墨,树木苍翠茂密,显得十分幽深。独自靠在悬崖上,俯瞰着古今变迁,体会着时间的流转。 赏析:诗中的“参天黛色”描绘了松树的颜色和形态,“独倚悬崖”则表达了诗人独自站在高处,俯瞰世界的场景。“阅古今”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境寂只宜孤鹤伴,风来欲作老龙吟。 注释:环境寂静,只有一只孤独的鹤陪伴着诗人
诗句释义 1. 秋声十里离离影,正是风篁入望时。 - 秋声:秋天的声音。 - 十里:形容距离之远。 - 离离影:形容影子摇曳不定的样子,这里比喻秋天声音的传播。 - 风篁(huán):指竹林。 - 入望时:指看到竹子的时候。 2. 清节知无因热意,虚心岂有傲人姿。 - 清节:高洁的节操。 - 无因热意:没有因为炎热而变得热情或急躁。 - 虚心:谦虚的心态。 - 岂有傲人姿
有规这首诗的翻译和注释,如下: 诗意解读: 1. “柔情空自托琼瑰”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寄托,将深情比喻为珍贵的玉器,暗示了诗人心中那份纯净而真挚的感情。 2. “六义无关派漫开” - “六义”指的是《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基本体裁及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这里诗人表示自己的作品并未局限于某种特定的风格或流派,而是广泛地展开创作。 3. “荑稗易丰终异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