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怀疑欲细谈,问君高论可容参。
名心未化终非佛,痴望犹存总是凡。
性体由来无色相,空花枉自费研探。
蒲团坐破果何有,云在青山月在潭。
诗句逐句释义
- 教义怀疑欲细谈,问君高论可容参。
- 教义怀疑:对佛教教义的怀疑或质疑。
- 欲细谈:想要详细讨论。
- 问君高论:询问你关于佛法的高深见解。
- 可容参:能否允许我参与其中进行讨论。
- 名心未化终非佛,痴望犹存总是凡。
- 名心未化:指未能摆脱世俗名利之心。
- 终非佛:终究不是真正的佛陀。
- 痴望犹存:虽然有所期待(如成佛),但仍未实现。
- 总是凡:始终是凡人。
- 性体由来无色相,空花枉自费研探。
- 性体:本性或本质。
- 无色相:没有颜色和形式。
- 空花: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枉自费研探:徒劳无益地探究它。
- 蒲团坐破果何有,云在青山月在潭。
- 蒲团坐破:形容长时间坐着,如同蒲团被坐穿。
- 果何有:结果(意义、成就)在哪里?
- 云在青山:比喻世事无常,如山间飘动的白云。
- 月在潭:比喻清静自在的生活状态,如同水中倒映的月亮。
译文
教义怀疑想深入讨论,问你的佛法高深见解我是否能够参与。
未能摆脱世俗名利的心,终不能成为佛陀。
虚幻的探索徒劳无益,徒增烦恼。
蒲团坐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结果在哪里寻找答案?
世事如云,变幻无常,生活应如山水间的明月清澈。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揭示了修行者对于世间名利的执着,以及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困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苦乐的认识,以及对超脱世态炎凉、追求心灵清净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