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高冢俯崇墉,宛笑盖棺论未公。
殇等汪僮终后死,事非敌忾敢言忠。
读碑谁陨孤臣泪,树碣翻旌猛士功。
一种伤心难遣处,棠梨花放隔年红。

【注释】

过马公墓书感 其二:经过马公的墓地,写了这首诗。马公:即马援,东汉初年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曾任长沙太守,后随光武帝刘秀征伐天下,屡立战功。建武十八年(公元32),因病死军中,被追赠为“太中大夫将军事”。

巍然:高大的样子。

冢:坟墓。

宛笑:犹言“含笑”,这里指死者生前对世事的态度。盖棺论定:旧时迷信认为人死后才能评断其一生是非善恶。比喻死后才能做出最后评价。

殇等:未成年而死的人。汪僮:汉宣帝刘询的小名,字稚童。元帝时,封为阳武侯。

忠:忠诚。

碑谁陨:谁有泪落。陨:落。孤臣:指作者自己。

树碣:在墓碑上刻记。翻旌:倒挂的旗帜。旌:古代的一种旗帜。这里是说树碑纪念死者的功绩。

一种:一种情况。伤心:伤感,悲伤。这里指哀悼之情。

隔年红:第二年春天桃花开放,是红色的,这里用来形容花期之长,用以表达对马援不幸早逝的哀悼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马援去世后,到马援墓前所写。诗中通过吊古伤今、抒发感慨、表达哀思,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叹。

全诗四句,前三句描绘了一座高大的坟墓和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而第四句则转折到了一个悲痛的事实——马援已逝,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与波折,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只能以悲剧收场。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马援这个历史人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担忧。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回顾,使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情感内涵,又有丰富的历史意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