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破忠坟埋烈骨,居然节义并千秋。
渭泾或恐难同论,狐貉岂宜共一邱。
抔土易乾惊宿草,空山无主任鸣鸠。
茫茫华斧知谁定,终古江声绕郭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和分析:
- 凿破忠坟埋烈骨,居然节义并千秋。
- “凿破忠坟”指的是为了纪念忠臣而挖掘其墓地的行为,“忠坟”通常是指为已故的忠诚之士修建的坟墓。
- “埋烈骨”表示将这些忠臣的遗骸妥善安葬。
- “居然节义”表明这些行为展示了高尚的节操和道义。
- “并千秋”意味着这种忠贞节义的精神将流传千秋万代。
- 渭泾或恐难同论,狐貉岂宜共一邱。
- “渭泾”可能指古代的两条河流。
- “难同论”表示这两种事物在本质上或性质上难以相提并论,可能有本质上的不同。
- “狐貉”在这里可能比喻那些不值得与忠诚的人相提并论的人。
- “岂宜共一邱”表达了对于将不值得的人与忠诚者同葬一处的看法。
- 抔土易乾惊宿草,空山无主任鸣鸠。
- “抔土”是指埋葬时用的土块,用于形容墓地的规模较小或简陋。
- “易乾”表示土壤很快被干燥了。
- “惊宿草”意味着墓地很快就被杂草侵占,不再整洁。
- “空山无主任鸣鸠”描绘了一个空荡荡的山野景象,没有栖息的鸟类。
- 茫茫华斧知谁定,终古江声绕郭流。
- “茫茫”表示广阔无边,这里用来描述无法预测的将来。
- “华斧”可能指的是用斧头之类的工具砍伐树木来开垦土地,也暗指对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 “知谁定”表示对于这样的开发决定最终由谁来负责或决策,存在疑问。
- “终古江声绕郭流”指的是江水的声音一直环绕着城郭流淌,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挖掘忠臣墓地、处理不配与忠诚者同葬的“狐貉”,以及墓地荒凉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风气和道德沦丧的担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空山无主任鸣鸠”,反映了一种对和谐自然环境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道德沦丧的不满。整首诗以深沉的感情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