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藩
【注】: 1、曩为马公墓书感诗:马公,指唐代名将马燧,曾任朔方节度使,封西平郡王。墓在今陕西咸阳市。马燧死后,其子马燧葬于咸阳,故称马公墓地。 2、承好我诸君:承,承接;好,喜爱;诸君,对他人的尊称;次韵,即应和别人的诗作而写的诗;寄和严词,即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诗作;严词,严厉的言辞。 3、先后次韵:指别人先作诗后,作者随后也写了一首。 4、论古识通材:论,议论;古,指古代的事物;识,了解
【注释】 一年好景:一年的好时光。今犹在,却已逝。 乘兴:乘着兴致。指作者因送别而感到的愉悦心情。 江上楼:即江楼上。指送别的地点。 大块文章:大自然的宏伟景象。 留别赋:留下别离的辞赋。 当前:眼前。 哀乐笑迷邮:悲、乐、喜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如烟雾缭绕于邮亭之中。 几度:多次。 嘉话:美言。 野鸥:野鸟。比喻隐居生活。 人事由来有代谢:世事的变化是自然规律。 莫将诗笔写新愁
注释如下: 1. 去去从兹别,春风二月天。 - 去去: 离别的意味,表达即将离去的情感。 - 从兹: 此,这里。 - 别: 分别。 - 春风二月天: 春天的气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离怀馀旧雨,行色壮吟鞭。 - 离怀: 离别时的情怀。 - 余: 剩余的意思。 - 旧雨: 老朋友,比喻旧日的知交。 - 行色: 出行时的心情或状态。 - 壮吟鞭: 以豪迈之情挥动吟鞭
译文 民国元年,革新制度,开学谒圣初用鞠躬礼。后时偷谒圣,拜跪恐人看。 制度更新日,威仪率旧难。春风频送暖,晓日尚馀寒。反古原非计,问心且可安。 注释 1. 民国元年:指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年份,即1912年。 2. 革新制度:改革和建立新的制度。 3. 开学谒圣:开学典礼上向圣人致敬。 4. 后时偷谒圣:后来偷偷地去见圣人。 5. 拜跪恐人看:害怕人们看到自己的拜跪动作。 6. 制度更新日
万树秋声搅梦痕,望京楼上几斜曛。 注释:秋天的树木在风中摇曳发出的声音搅扰了我入睡的梦,我望向京城楼阁时天色已经变得昏暗不清。 星环北极辰犹拱,鹿走中原事未分。 注释:北斗七星环绕着北极星如同守护神灵一般,而鹿群却在中原之地自由奔跑,两者的命运却似乎没有交织在一起。 忧世君真同贾傅,反骚我久愧扬云。 注释:忧虑世间的人与贾谊、傅毅等贤臣无异,但我却因为反骚诗作而长久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语言特色综合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诗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同时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的知识。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赏析。 “闻道唐梁际,皇华重使才”,第一句是说听说唐朝梁朝的使者,是位重用人才的人。第二句是说皇上派了东都洛阳的使臣远来福建,这国自古闽开
诗句释义与译文 首句 昔并皋比拥,“昔”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刻或时期,"皋比"是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比喻为荣誉和尊重的象征。“并”表示同时或者一起。这句诗表达的是过去在某个时期,人们在一起享受荣誉和尊敬。 次句 磋磨互友师。“磋磨”意味着相互切磋,互相学习。这里的“友师”可以理解为朋友之间的学习关系。这句诗表达了在那个时候,人们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来提升自己,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注释: 1. 好雨如佳客,相逢解闷襟。 好雨:指春雨,象征着吉祥和好运。佳客:美好的客人,这里指的是春天的雨。相逢:相遇。解闷襟:消除忧愁。 2. 热蝇踪渐远,凉月影刚临。 热蝇:炎热中的苍蝇,比喻炎热的天气。踪:踪迹。渐远:逐渐远离。凉月:凉爽的月亮。影:影子。刚临:刚刚来临。 3. 座有清风入,人无俗气侵。 座:座位。清风:清新的空气。入:进入。人无俗气侵:人们没有庸俗的气息。 4.
【诗句释义】 六月四日避暑在金山。午后天色陡暗狂风骤雨四面交射中杂小雹,其大如豆。或云丰年之兆也!诗以纪之: 压屋云如墨,危檐鸟雀归。(乌云压得低如黑墨,鸟雀急匆匆地飞回) 疾风三面趁,横雨四边飞。(狂风从四面八方刮来,暴雨倾盆而下) 浪急江争立,山空树合围。(江水激荡,树木被连根拔起;山间空旷,树木相互拥抱) 绥丰知有兆,土瘠雹添肥。(丰收的预兆,土地贫瘠却因冰雹而变得肥沃) 【译文】
送别邹校长炽昌兼柬诸同事聚首才经岁,骊歌忽在门。 交情君子淡,古道照人温。 留别诗三首,清谈酒一樽。 临歧珍重意,世事莫深论。 注释:我们相聚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忽然间骊歌响起,告别的时刻到了门口。我们的交情如同君子一般淡薄,但是古人的教诲却像温暖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这三首留别诗表达了我对你们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清谈酒一樽象征着我们对彼此情谊的珍视。在离别的时候,我衷心地祝愿你们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