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嘤鸣感,诗筒次第来。
抛砖期引玉,论古识通材。
陆海寒翻雪,潘江锐走雷。
西窗频剪烛,一读一低徊。

【注】:

1、曩为马公墓书感诗:马公,指唐代名将马燧,曾任朔方节度使,封西平郡王。墓在今陕西咸阳市。马燧死后,其子马燧葬于咸阳,故称马公墓地。

2、承好我诸君:承,承接;好,喜爱;诸君,对他人的尊称;次韵,即应和别人的诗作而写的诗;寄和严词,即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诗作;严词,严厉的言辞。

3、先后次韵:指别人先作诗后,作者随后也写了一首。

4、论古识通材:论,议论;古,指古代的事物;识,了解;通材,通达的人材。

5、陆海寒翻雪,潘江锐走雷:陆,指陆机;海,指海盐;寒翻雪,比喻文辞如翻腾着的雪浪一样激烈有力;潘江锐走雷,喻指文笔锋利,如雷霆一般;锐,锐利;走,奔走。

6、西窗频剪烛:西窗,古人常于西窗下读书,此处指诗人自己;频剪烛,形容夜深人静时,仍秉烛苦读。

译文:
马公墓地上,我曾写下了感怀之作。你的诗才敏捷,次第而来,如同诗筒中陆续发出的诗歌一般。你抛掷的只是一块小小的砖石,却期待引玉般能引出更珍贵的人才。在讨论古今之事时,你的见解和见识与通晓才能的贤人不相上下。你的文辞如陆机的《文赋》般雄健激烈,如海盐之水激荡翻腾的白雪;你的文章犀利如猛兽般奔跑而过,如雷霆般的声响。在深夜里,你在西窗下频频地燃着蜡烛,我一遍又一遍地吟诵你的诗篇,心中充满了感慨。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友人马燧墓地所作诗歌的回应。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赞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通过对马公墓地的描述和对友人作品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首句“曩为马公墓书感诗承好我诸君先后次韵寄和严词微义益动思古之情爰成五律二章鸣谢”描绘了作者曾为马公墓地书写感怀之作,并接受了友人的好意。第二句“不尽嘤鸣感,诗筒次第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朋友们接连不断的佳作。第三句“抛砖期引玉,论古识通材。”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最后一句“陆海寒翻雪,潘江锐走雷。”更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犀利的文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