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绘
【译文】 四月的杨花飞舞,满天满地的乱飘,多么狂放。秋江里芦花盛开,如同人的心情一样,各有冷暖。画眉短了又长,三起三眠真是难断。远方的青山和近处的柳树,请君来观赏,哪如蛾眉的古色古香。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二十二首:词调名。 其六:指词调《鹧鸪天》中的第六阕。 四月:农历三月。 杨花:柳絮。 漫天扑地:形容杨花飘飞的景象。 太颠狂:太疯狂。 秋江:秋天的江水。 依样:依照的样子。 自是
【注释】 1.长相思:词牌名。 2.三首:指此诗共三章。 3.其三:指这三章中的第三首。 4.阴、晴:阴,天气阴沉;晴,天气晴朗。 5.破碎:指斜阳被云遮挡,不能完整地照在山上。 6.风云无定形:形容风云变化无常,无法捉摸。 7.近山开:指近处的群山向阳的一面。 8.远山迎:指远处的群山背阳的一面。 9.层:一层接一层。 10.东方已见星:从东方升起的星星。这里指天边的第一颗星。 【赏析】
五月鸣蜩满上林,龙舟竞渡五湖心。 休夸琼岛能清暑,苕霅双溪水更深。 清颍曲,大江浔。 垂垂万树密难寻。 冰盘退食中朝贵,应羡披蓑卧柳阴。 赏析: 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奕绘。全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夏日景象,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月鸣蜩满上林,龙舟竞渡五湖心。”这句诗描述了五月时节,蝉鸣声声,如同乐音般悦耳动听,让人心情愉悦。而龙舟竞渡则是一项充满竞技性和观赏性的活动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二 注释: - 一曲春灯选妓陪:春夜赏灯时,选择女子陪伴。 - 八旬老子讲经回:年近八十的老者在讲经。 - 臧仓与羊舌赤:古代两位著名的贤臣,因直言进谏而遭贬。 - 书画曾亡宋国来:指北宋灭亡后的元代。 - 全羽翼:全身羽毛丰满如翼。这里指鸟儿长出羽翼。 - 好冠腮:形容人长得漂亮。 - 将雏大似靖康哀:指雏鸟长大成人后,如同靖康年间的百姓一样遭受灾难与苦难。 -
诗句原文: 六月深丛乱噪蝉,树腰多系采莲船。晚来雷雨风如吼,吹损长条太可怜。 译文: 六月的丛林里,蝉叫声嘈杂不已,树腰间系满了采莲船。傍晚时雷雨交加,大风呼啸而过,使得那些长柳条受损,令人心生怜悯。 注释: - 六月:指农历的六月,夏季时节。 - 深丛中:在茂密的草丛中。 - 乱噪蝉:蝉声杂乱无章,非常吵闹。 - 树腰:树枝的中部或上部。 - 多系采莲船:很多都挂着采莲的小船。 - 晚来
【诗句释义】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四: 二月都门柳发芽,轻寒不损野桃花。 素襟红服双双燕,飞入春城勋旧家。 黄金嫩,绿烟遮。 千红万紫不如他。 前身定与浮萍约,不住山阿住水涯。 注释: 二月都门柳发芽,轻寒不损野桃花。——二月的都门(京城)里,柳树开始发芽,虽然有轻寒,但是不妨碍野桃花的生长。 素襟红服双双燕,飞入春城勋旧家。——穿着素色的衣襟,红色的服装,成双成对地飞翔的燕子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十四》是南宋词人赵尊岳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诗句和含义: 1. 逐句释义: -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十四:这是一首描绘季节更替的词作。 - 十二月多先立春:在十二月中,人们通常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而立春则是春季的开始。 - 子年生下丑年人:在十二生肖中,丑年是子年的后一年,意味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 章台柳色迎年绿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全词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表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上片写柳条长而未齐;下片写杏花稀落,王孙白马络金羁。结语以沙禽拍浪飞作结。“东风”两句是说不管春景深浅,东风总是摇动着千万条柳丝与桃枝。 【答案】 译文:三月里杨柳枝条长势不整齐,枯椿树枝也生出了嫩芽。春风不管春光深浅,只管摇动千万条柳丝与桃花。新雨刚刚停歇,杏花又稀疏起来
诗句解释与译文: - 八月秋分白露交: 指的是时间是农历的八月,节气为秋分,此时正值白露时节。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白露则是指白昼的露水已经凝结成白色,夜晚的温度开始降低,早晨的露珠可能会冻结。这个时期,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加大。 - 荒江古渡雨潇潇: 描述了一幅江边景象,江边有一座古老的渡口,周围环境荒凉,雨下得很大。潇潇形容雨声细碎而连续。 - 此时有客推篷看
注释: 1. 七月垂杨绿尚匀,新秋爽气胜新春。 - “七月垂杨”指的是杨柳在七月依然保持着绿色,这里的“垂”是动词,描述的是柳树的状态。 - “绿尚匀”意味着这种绿色均匀而美丽。 - “新秋爽气胜新春”表达了一种对新秋季节的赞美之情,认为秋天比春天更加清新宜人。 2. 寒蝉白鹭清如许,人面宫腰瘦几分。 - “寒蝉”和“白鹭”都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在秋季显得格外清晰。 -